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在烈日的助力之下
最近的厦门“烤验”不断
走在户外
仿佛已经成为了“行走的烤肉”
今天白天
我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阳光炽烈
城区最高气温基本与昨日持平
偏南风“孱弱无力”
只有3级,并不能吹散暑气
空气相对湿度依然较高
在60%至90%之间
市民会感到闷热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接下来厦门
会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气温持续上升
部分镇街将出现
35℃以上高温天气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
容易诱发中暑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注意多补充水分,饮食清淡
继续做好防晒和防暑降温工作!
天一热
人们常常觉得没有胃口
大家都开始“贪凉”
但要注意了
近日在福州
有人因为运动后猛喝冰饮料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福州1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今年高考结束后,坚持每天打篮球,流一身汗后喝一瓶冰饮料。近日,小辉依旧在打完篮球后拿起一瓶冰饮料一口气猛喝了个底朝天。
喝完不到五分钟,小辉开始感觉到胸闷,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胸痛,休息了一会儿不见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同行的球友见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抢救。
小辉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很可惜,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为什么一瓶冰饮料下肚后,
就突发急性心梗呢?
众所周知,
寒冷的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
而正常情况下,
夏天心梗的发作率会明显下降。
重点来了
如果是一些非常不正确的操作,
比如喝大量的冷饮,
也就会增加突发心梗的概率。
福建中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运影表示,因为在夏季气温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在这些刺激下就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夏季有哪些习惯会诱发心梗呢?
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梗的风险;
平常怕冷的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在空调房内,应适当加衣;
不要暴饮暴食,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
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心梗。
夏天如果实在想喝冰饮料要注意什么?
运动后休息3~5分钟,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喝冷饮。
若忍耐不住,可把冰镇饮料先放在温水中1分钟左右,待回温些许后再喝,而且要小口慢饮。
什么情况下不能喝冰饮料?
感冒发烧、腹泻的患者不能喝;
心脏病患者如果感到心慌,胸闷时不能喝,没有症状时也尽量少喝;
平常怕冷、有阳虚体质的孕妇及儿童,最好少喝;
大清早起床时、夜间温度低时不要喝。
暑热之时
人们常常觉得没有胃口
“盛夏食饮,最喜清新”
所以在饮食上应着眼于
清热消暑、健脾益胃、养阴生津
选择清淡爽口、利水渗湿、易于消化的食物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消暑解热的饮品是不错的选择
但冰镇冷饮不宜过量,适可而止
最后提醒大家
再过几天
的三伏天要来了
“夏至三庚便数伏”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三伏天有40天。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一般来说,“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这一时节,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晨晨提前准备了三伏天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