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波,你好

白癜风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王小波,年给李银河的书信)

大概是年吧,邓公去世,人们憧憬着香港会回归,我落草江湖,光着膀子买雪糕,忙的不亦乐乎,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粪青。

“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小波先生这句话,彼时,我奉为圭臬。

春寒料峭,冷饮还没进入旺季,晚上,在一间传达室等着来货卸车,听着看门老头的收音机-------王小波去世了?

现在看来,那一天是4月11日。年4月11日。

老实讲,那时候读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不对,只有《 金时代》,我还是没有完全了然。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好像多少又能体会出些许滋味。

直到前年重读小波先生的中篇合集《青铜时代》,才更深体会到这个“王二”创造者毕生致力于追求的文字境界。

王小波自四十岁才正式启程的文学之旅,也在竭尽全力去触摸他所追逐的某种永恒。

今天,重新对话他的创作,在那些睿智与幽默外,也想看到某些更为内在的东西。它们本就星辉闪耀,只是在走向流量化、庸俗化、动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时代进程中变得暗淡,为那些流淌在互联网上出自《爱你就像爱生命》中的情话所遮掩。

但我仍坚信,王小波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个层次。看似玩世不恭的他,歪着脑袋,火云邪神的气质,一口“懒得张嘴”的北京话,却可能比很多人甚至某个含混暧昧的时代要更为清醒。

生前稍有名气的王小波,死的却是悄无声息,但是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是葬礼上来的多名吊唁者,没有一个是作家协会的,因为当时他们觉得王小波的作品不堪入目,所以也没让他加入作协。

王小波去世后,身上铺的是《 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的封面,他的朋友胡贝哭着说:“王小波到去世,时代三部曲还没有正式出版,这是他 的遗憾。”

直到王小波死后两年,他的作品才被无数人追捧,《时代三部曲》更是累计0多万册的销量,入选了《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强”,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

今天,是王小波逝世25周年纪念日,他的离去,没有惊动周围的所有人,就像每一年四月的那一缕轻轻的风,而他的那些文字,如同炬火穿越时间,至今依然耀眼。特立独行的态度,依然是我们心中的独此一份,无可复制。

清庐茶话

打赏我的都发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