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难耐,80后90后的记忆里,冰棍都啥

炎炎夏日,何以降温?小伙伴们肯定会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空调呗。那么怎样消暑解渴呢?吃西瓜是一大选择,年的南京市区大路旁,一个西瓜地摊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购买。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夏天解暑最过瘾,且最能代表夏天这个季节的,非冰棍莫属了。当年的80后90后,即便现在已经为人父为人母,记忆里的童年冰棍,也是充满乐趣。那个年代,生活水平有限,家用电器少得可怜。买一件电风扇都得排队抢购,更别说空调冰箱了。因此,家里自备冰棍冷饮,显然是不现实的。街头售卖,是一大常见的选择。一个泡沫大箱子,备足冰块,固定在一辆手推车上,沿街贩卖,是过来人对于冰棍的集体回忆。酷暑难耐,大老远看到冰棍两个字,似乎就找到了救星。出没在大街小巷,活跃于景区车站,这些简陋的冰棍销售形式方便了男女老少。个体户蓬勃兴起的年代,也让不少人赚到了甜头,体会到了做生意的乐趣。毕竟成本实在简单,一辆自行车,足可四处流动。冰棍种类怎样呢?奶油的?巧克力的?水蜜桃味的?还是酸奶味的?……这些时下丰富多彩的冰棍样式,在三四十年前可是可望不可即的。常见且熟悉的,只有两种样式,一个是冰棍,一个就是雪糕,后者要高档一些。至于价格,也不像现在那么金贵,动辄五六元三四块,没撮两口呢就没了。就当年农村地区的冰棍售价来说,一般也就几毛钱,五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根性价比极高的雪糕。碰上夏天村里庙会,十块钱吃多少冰棍都管够。不过对于过来人来说,最具怀念意义的,价格是其次,购买方式也是一绝。印象中,同样流行于八九十年代夏天的还有啤酒。家里剩下的啤酒瓶,不要扔,都是好东西,拿到商店可以换购冰棍。放学路上偶然捡到一个酒瓶子,简直幸福得不行。现在生活好了,物质水平日新月异,雪糕冰棍的口味也是一天一个样,冰激凌也不再新鲜。年轻人一买就是哈根达斯,蜜雪冰城什么的,对于冰棍冷饮的文化,了解的并不多。其实追根溯源,冰棍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早在多年以前,中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有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中外交流,辗转流传,国外改进发明,这才诞生了冰激凌。时过境迁,生活条件好了,人也就逐渐开始怀旧。高档的冷饮雪糕索然无味,老冰棍反倒有了市场。走进一家商店,打开冰柜,总能看到一些老冰棍字样的雪糕,销量可观。在你的记忆中,童年里的夏日冰棍都啥样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