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戈多
中国最硬核的雪糕,兰州人的“”当仁不让。/百合生活网截图
,一串神秘的数字,一代人的雪糕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蒙牛、伊利还未“出世”,孩子们的雪糕乐趣都是各地区的冷饮厂给的。
珠三角地区,五羊牌雪糕家喻户晓,是炎炎夏日里广东人的“续命神器”。其中,属五羊甜筒最为畅销;
长三角地区,新中国第一家冷饮品牌“光明”一家独大,一块“光明冰砖”陪伴了几代上海人的童年;
北京地区,孩子们则有北冰洋的“双把雪糕”,它甚至成了考验友情的方式——“没分享过双把,就不是好基友”。
五羊牌甜筒、光明牌冰砖、北冰洋双把雪糕。/知乎图片
但在甘肃兰州,本土的雪糕品牌则是一串“所指不明”的代码——“”。
懂的人一眼明白,这是军工厂的代号、冷战时期的遗物,它和北京“”、东北“”一样,共同见证过祖国军工力量的崛起。
不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少有人知道厂具体是生产什么的。大家只知道,这是孩子们的夏日街头暗语。
每当有雪糕商贩骑着自行车经过,孩子们会大喊一句:“来了!”
装着雪糕的“冰箱”,就是童年的“珍宝箱”。/网络图片
这时候,小贩会停下自行车,移走木箱上的棉被,打开箱子盖——冷气噌噌地冒出来,孩子们感受到一种透心凉的幸福。
“草莓,巧克力还是奶油味?”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总要想上好久,那是物质贫乏年代里为数不多的选择困难症。
那么,雪糕为什么这么特别?
这是因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国营冷饮厂,“造雪糕”只是厂的副业,而的主业是——生产核原料。
厂始建于年,是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而浓缩铀,是原子弹的主要原料。
厂是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网络图片
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个重点项目之一,厂为新中国生产了第一批核燃料。
除了原子弹之外,厂也为中国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因此,厂被称为“中国浓缩铀工业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战略重心由“战备”转向了“经济发展”,加之苏联经济崩溃、冷战趋于缓和,曾经的军工厂纷纷面临转型。
于是,“军转民”时期开始了。短短数年内,国防科技工业就向民用部门转移了几万项军转民技术和产品,使民用部门的产值增加了上千亿元。
20世纪80年代,国家战略重心由“战备”转向了“经济发展”,“军转民”时期开始。/《你好,李焕英》剧照
雪糕,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谁也没想到,一座没落的核燃料厂竟开始低调地生产起了雪糕、汽水。
大概是因为兰州荒凉、空旷,又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雪糕自出生起就带着一种蒸汽朋克的气质。在坊间传闻里,它是“原子弹雪糕”,甚至有言——
“雪糕的奶油,是分离核燃料的离心机转出来的。”
“每分钟转速可以高达几万到十几万转,所以特别好吃。”
“雪糕的奶油,是分离核燃料的离心机转出来的。”/Youtube视频截图
听上去有些疯狂,但却不是没有道理——雪糕的主要原料为奶油,而奶油的制作方法就是用离心机将牛奶中的乳脂分离。
不过,铀是放射性极强的物质,用来生产浓缩铀的离心机,想必生产的也是放射性雪糕。
因此,真相是雪糕只是采用了军工厂的分离技术,至于机器——当然不是制造核燃料的那批。
但无论如何,说回中国最硬核的雪糕,兰州人的“”当仁不让。
分离奶油的手动方法。
参考资料:
[1]核电那些事
两弹功勋老厂为何生产雪糕?盘点那些不为人知的军工故事
[2]铁柱
雪糕,唯一生产雪糕的核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