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哈萨克美食还能治病」
神奇的哈萨克食疗
作为一只吃货,老王只知道,
哈萨克美食很多很美味!
今天才知道,这些哈萨克美食不但好吃。
而且还有益健康能治病!
快来一起涨涨知识吧!
记得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们,一定用得上!
1、热茶活血
茶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食品之一,
所选用的茶叶是砖茶或者苻茶。
他们可以一天没肉,
但是不可以一天没茶。
生活困难喝清茶,生活富裕喝奶茶或者酥油茶,
现在人们都喝奶茶、酥油茶。
茶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辅助食品,
和待客的小吃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食疗补品之一。
哈萨克族喜欢食肉,
大多数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
每当这样的病人出现头晕头痛时,
他们喜欢烧上一大茶壶茶,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
喝一个大汗淋漓,人们的头痛头晕病顿然消失,
真可谓茶到病除。说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中医上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大量的热茶进胃,刺激全身的血液循环,
头痛头晕自然消失。
此外,奶茶还有美容,保护牙齿的功能。
所以哈萨克语中有“汽车离不开汽油,
老人离不开热茶”的俗语。
到了哈萨克原牧民家里做客,
常常可以看到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
2、马肉活血补血
马肉是哈萨克族喜欢食用的肉食之一。
冬季来临之际,
有条件家庭宰杀一匹膘肥体壮的不下驹马,
熏制出来作为冬肉。
马肉,丝粗而且很有韧力,很有嚼头。
哈萨克族有这样的说法:
“吃不上马肉的时候,做梦也在吃马肉,
吃上马肉的时候,牙齿要经受一点考验。
”意思是:马肉太香了,
但是吃起来牙齿得用一点劲。
马油具有色泽鲜黄,
不易凝固,滑而不腻的特点。
马善于奔跑,马油富含活性、热性因子。
哈萨克族冬天食用熏马肉,
它能为人体增加热量,补充营养,
是很好的通络活血的食用药。
尤其是熏马油,对肺病有特殊的功效。
所以哈萨克族有“马肉是热性良药,
山羊肉是冷性清风”的俗语,
熏马肉是煮出来吃的,
一般要用大火煮四十分钟左右,捞出来切成块吃。
3、马肠子比肉好
马肠子是往清洗干净的,
马肠子里灌上马肉,
然后熏制而成,也叫熏马肠,
分块儿肉和碎肉两种:
块儿肉是按马肋条的长短切成,
长条装进马肠子里熏制成的,
特别大,必须用大号锅煮才行;
碎肉则是将马肉剁碎了装进马肠子熏制而成的。
马肠子是哈萨克族的上等美味,
也是现在新疆各少数民族大小宴会,
上不可缺少的特色菜肴。
它的味道优于马肉,食疗作用也优于马肉。
4、酸奶生津解渴
酸奶是哈萨克族日常冷饮之一,
饱餐之后,饮用冰凉的酸奶既有神奇的消食作用,
或在炎热的夏季饮用酸奶,
又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哈萨克族酸奶由鲜牛奶酿制而成,
味道鲜美,富含各种维生素,
乳酸和矿物质,营养非常丰富,
色泽洁白,犹如白色果冻。
哈萨克语表示凝聚力强的时候就说:
“像酸奶一样凝冻在一起。
”酸奶有帮助消化、祛火解毒,
生津止咳、舒肝理气、养血美颜的保健功效。
所以酸奶不仅是哈萨克族夏季日常必备的,
不可缺少的饮料,还是补充营养的补品。
每当人们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时,
喝一碗酸奶,不适就会逐渐消失。
在哈萨克语中有“偷酸奶的人跑了,
舔酸奶桶的人被抓了”的说法,
意与“窃国者为王,窃钩者为贼”同。
5、奶疙瘩助消化、止泻
奶疙瘩就是浓缩、晾干了的酸奶,
是哈萨克族特有的食物之一。
与鲜奶的比例是1:30左右。
在牧区,牧民收集吃不完的牛羊奶发酵,
用粗布口袋滤去水分、切块,
放在草席架子上晾干制成,
可以存放很长时间,不易腐败。
它既是哈萨克族的应急零食、旅行干粮,
待客点心、馈赠亲友的礼物,
也是防止消化不良、肠胃炎、腹泻,
食道发炎症等常见病症的保健良药。
平时人们只要有个消化不良,
肠胃不适,吃一些奶疙瘩,
即不伤胃,病痛就能很快缓解或消失。
6、麦粒粥保护心脏
麦粒粥是用牛奶和麦粒熬制成的,
做法是先将麦粒煮熟煮烂,
然后加入牛奶和适量的咸盐,
稍微煮一会儿即成,
现在也有用大米或小米熬制的。
就是通过牛奶的营养和麦粒的滚动,
撞击来碰撞胃壁和血液,
刺激血液循环,帮助心脏工作。
因此,哈萨克族同胞在心脏不适时,
常常喝麦粒粥,
心脏的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哈萨克语中有“早吃汤面条,
晚吃麦粒粥”这样的说法。
哈萨克族喜欢在晚间举办大小聚会,
聚会上人们要吃肉。说是晚上吃麦粒粥,
实际上等于凌晨吃,
因为他们吃肉的时间往往在凌晨两,
三点钟。这时候喝麦粒粥,还是为了帮助消化。
养生真的没有这么难,
就看你能不能做到了,
没想到新疆的美食居然这么厉害!
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您一定要收藏下,分享给更多人。
文字为「老王」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喜欢就点个赞呗,转发是对老王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