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的“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7日~8月25日这40天,在三伏天由于炎热,人们大多精神不振,而三伏天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三伏天都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1、祛湿:三伏天养生重要的是祛湿,如果体内有湿气,那么就会引起各种疾病,而对于体质湿热的人来说,三伏天也是好的养生季节。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来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伏说的就是长夏,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健脾祛湿的季节。
三伏天祛湿要做到:1.饮食清淡,给脾胃休息减少内湿。2.多多运动发汗,从皮肤排出体内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3.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2、注意补充钾离子,中医讲究养生之道要顺天意、合于自然。大自然既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类就应该顺应自然。夏天热就该出汗,出汗可以调节体液,排出体内毒素。但是出汗的事情也是过犹不及,大量出汗会带走人体中的钾元素,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钾元素的平衡。最近就有这么一件事,北京的张阿姨在跳广场舞时汗流浃背,后因为心脏衰竭导致死亡。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过量流汗造成缺钾。而决定生命的是在人体血清中的1克钾,缺少这1克的钾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
我们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而绿茶清热去火,其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能够帮助消除倦意,提神醒脑。
3、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机体自我修复,是保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三伏天熬夜对身体的危害比其他季节更大。因为人们在白天出汗多,若晚上再熬夜,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血压增高的症状,大大增加猝死的几率。另外,在睡眠状态下,人的心脏压力就会减少,而熬夜者不能让心脏得到本应有的功能恢复时间,所以会加重心脏负担,极易引发心脏病。
伏天应保证十一点之前已经上床休息,并且在白天要有时长20分钟左右的午睡,13点左右最为有效,属于“快速充电式”午睡,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能量,提高下午的工作注意力,快速、高效的投入工作。办公人士午休时可在脑后垫靠枕,呈半卧位,以减小心肺、面部压迫。睡眠状态下,人体的毛孔会处于张开状态,身体抵抗力也会有所降低,应避免在通风口睡觉,对于体质较差的人,午睡时可以在腹部盖上轻薄的毯子,以防感冒。
4、三伏天需注意不吹或少吹空调,不吃或少吃冷饮、雪糕等食物,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不能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这样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若伏天太热难以忍受,吹空调以及喝冷饮后可以吃一些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这些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俗话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温馨提示: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相信大家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就可以度过一个健康的三伏天,并且为秋天冬天的阳气做了很好的储备,为我们的一年的健康生活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