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火炉重庆的夏夜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28/4646330.html

那些年火炉重庆的夏夜

作者:游德枢

重庆是我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三伏天的气温最高可达到43摄氏度左右。这是气象台报出的温度,实际室外的温度可以上升到60多度。太阳坝子里的石头上可以烫熟鸡蛋,光脚板走路会烫伤脚。那些年没有空调设备,用的是扇子引风和凉水冲身降温,也用中草药和绿豆汤防暑。一天要用凉水冲澡好几次,早晨起来先冲凉后做早餐;下班回来也是先冲凉后进厨房做饭,不穿衣服也是一身汗。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下时,还勉强可以进屋子里睡觉。气温超过35摄氏度后室内就闷热得像蒸笼不能睡觉了,人们只好在露天坝和防空洞里过夜。

防空洞凉快

住顶楼的人在屋顶的晒坝上铺凉板睡觉,住楼下几层的人就在室外自找地方过夜。住在街边的人就只有在街边的人行道上睡觉。街边人口密,行人多,他们还没有等生意结束,就在门外的人行道上浇水降温,水浇在晒了一天的地上热气冲天,等一小时后再浇一次水降温,这才将门板、竹凉板、凉椅、小床、凉席以及长的方的板凳都搬出来洒水降温。吃过晚饭后,大人小孩就都出来乘凉了。

小扇子必不可少

傍晚后,你若进城走一走,乘凉、做生意,卖冰糕、凉粉、凉面、冰粉、老阴茶......应有尽有,好不热闹。乘凉的时候,孩子坐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奶奶陪着孙子看着月亮数天上的星星;爸爸在路灯下为孩子辅导作业;阿姨们摇动着婴儿车说说笑笑;老人躺在凉椅上抽烟喝茶;拉二胡的年轻人哼着小曲乘凉;小方桌子上摆着花生米、卤菜,几个朋友谈天说地好快乐。打扑克牌的、打毛线的、看小说的、看小人书的、散步的,还有购物的,人行道上马龙车水。

睡在露天坝

10点以后,行人稀少,公交车也开始收班了,那时没有私家车的干扰,街边乘凉的人摇着扇子才慢慢开始睡觉。每个人睡着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行人过路受阻绕道行,一般的人还是会理解,个别的地方,也会因睡觉挡了行人过路吵起架来。睡在人行道上的人半夜也会被热醒,起来冲凉后,跑去没有关门的冷饮店里,喝杯冰酸梅汤或者吃点什么凉的东西回来继续睡觉。

解暑神器

有时睡着睡着,突然变天下雨了,久旱逢甘露,会激动得跳起来,在雨中淋个透心凉也不想离开。顿然电闪雷鸣一个大炸雷落地,这才吓着跑回自己的家。为了安全,不能开门窗,屋子里仍然热得像蒸笼,好容易等到屋子里退了凉才上床睡觉,天亮后起了床,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忙碌。

一场雨下过后,可以驱走热浪几天,享受两天清凉后,温度又会上升到30多度,人们继续在火炉里顶着高温生产生活。过了国庆已是秋天了,有时“秋老虎”又来了,热浪再次掀起。重庆人在这样一波一波的热浪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树荫下好乘凉

无论重庆的夏天怎么热,重庆依然山美水美人美环境美,岁月静好。重庆的人很坚强,不怕热,特别能吃苦耐劳,高温烈日下照样生产生活,科研学习,创造财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新的防暑降温设备大量上市,空调、风扇很快进入老百姓的家庭。机关单位、工厂学校、营业摊点等,室内都装有冷暖空调或者风扇。随意性选择舒适的室温,营造很舒适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每年到了夏天,许多休假的职工,退休老人都选择去凉快的乡下避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风景区购买有避暑房子避暑,生活越来越美好。(时光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