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癜风 http://www.t52mall.com/刘海平教授的英语学习兴趣来自于他上中学时的一次英语书法比赛、他说:那次比赛“促使我考大学时报了英语专业并以此工作至今。回想当年的选择,可说盲目、天真,但似也说明兴趣的重要。”1、我是这样练听力和口语的上了大学后,为了练听力,他“坚持每天早晚听一次VOA或BBC,还用录音机录下5-10分钟的内容做细听和复述训练。”为了练口语,“曾一连数周对镜子练发音口形,以后又抓住一切机会与室友、同学、老师、朋友用英语会话,独自一人,也总自言自语盘词汇,自问自答练口语。”可见兴趣要变成持久的动力才能学好英语。2、听说读写重要性怎么看现在,常有人说学英语要更突出“听”和“说”,读写不重要。这个说法要小心,别被误导。还是那句话,学英语目的不同,要求不同。路边卖冷饮的,能听说几句够做买卖,也许就可以了。但是,大学生不能这样。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固然要好,但读写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相反,读写更为重要,因为最终衡量英语水平的主要是读写。刘海平教授认为,要掌握英语“阅读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最经济、最可靠的途径;写作是训练思维、复习听读所获语言素材、化语言知识为技能的最有效方法。”3、我是这样训练阅读的关于阅读,他说,在上大学时,他自己安排课外阅读内容,把材料分成“活”的和“死”的两类。前者指的是最近的英文报刊和简易读物,后者指的是英文经典著作。他是先读“活”的,后看“死”的。原因是,“活”的材料读了就可以在口头或者书面上用起来,能带来相当的成就感。很显然,成就感是维持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至于较难一些的著作,虽然语言材料可能比较陈旧,而且日常也不会用到,但经典著作关乎个人的文化素质提升,对于专业学生来说,是一定要读一些的。----刘海平教授简介刘海平教授,江苏常州人。年2月1日生于上海。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外语系67年本科毕业,78年重返母校攻研,81年毕业留校至今。主要著、编、译作有:《英美诗歌选》、《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赛珍珠作品选集》、《赛珍珠传》、《世纪之交的中国与美国》、《奥尼尔论戏剧》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