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宋一朝,厨师自述看我们如何玩转食材,创

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hl/160809/4929171.html

大家好,我是一名生活在东京的宋代厨师。家父以前任职于某个达官贵人府上,有着一手让人惊叹的厨艺。我厨艺虽不如家父,但是也能用它糊口。在父亲的劝告下,前段时间我只身来到东京,在亲戚开的正店工作。

因此我在东京的这些日子里,认识了不少厨师,也亲眼目睹了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你若准备好了就认真听我说吧!

一、宋代酒楼的背景

夜晚的东京酒楼异常繁荣,这要得益于我朝的一个制度——厢坊制。

我朝以前的朝代实行的是坊市制。所谓的坊就是居民住宅区,市则是商业区。坊和市用围墙阻隔。这种严格划分的城市管理制度,一度是各个朝代治理城市的基本手段。

至道元年,太宗皇帝以旧坊名多涉俚俗之言,诏见官员改造京城的八十多座的居民区,开始尝试打破坊市间的距离;

熙宁三年,神宗皇帝下令京朝官两员分领两厢。东西厢的建立意味着在城市设区。这是绝无仅有的管理创举。

厢坊制的出现代表着坊市制逐渐被打破,和它相关的宵禁制度也分崩离析。它客观上促进了我朝夜市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的酒楼经常不以风雨寒暑,白昼同夜,可见当时城市的繁荣程度。

东京的酒馆非常多,但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的全都是脚店。正店是市店,脚店则是小零卖酒店的俗称。而我工作的地方就是一家正店。

正因为是在正店工作,我才有机会看到造酒的过程。我朝酒水专卖政策不同于前朝,他们允许小部分正店买酒曲造酒。一方面是好管理那些正店,另一方面则是平衡市场上的酒水需求。

在我朝酒馆里,其实小二比我们厨师还要重要。做我朝小二职业,不仅需要优秀的待人接物能力,还要有个好嗓子——他们用唱的方式报菜名。

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小二用唱菜的方式,不仅让来客清楚有没有报错菜,还同时告诉我们这些厨师需要做什么菜。这样不仅省时还省力,一举两得!

二、宋代的基本饮食情况

酒馆的繁荣意味着人们对食物产生更多的需求。这不仅促使我们厨师要在食材上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也预示着宋朝美食会走上新的高度。

我朝不流行午饭,大部分人一日只吃两餐。或许有人说,我们厨师何必要为了两餐去提高百姓的饮食质量。但其实并不然,仍然有小部分人是一日三餐、或许四餐。而那小部分人恰恰是我们需要讨好的官员贵族。

我朝早点大多数的顾客就是在京的高级官员。据我在御街南段的一个同行说,他们的饭店与早点摊最早开门,凌晨三点就备好食物,专门做这些上朝官员的生意。

我朝人在饮食方面不懂得养生。他们习惯早上少吃,晚上多吃,还尤其青睐吃肉。因此我们也少不了去琢磨怎么做肉才好吃。

爱吃肉的生活习惯使得我朝大部分男子都长肚子。我也有。虽然大腹便便行动不便,可这肚子大意味着福气多。太祖皇帝曾想赠送西夏首领一条玉带,得知首领腰粗腹大,还夸赞道:汝帅真福人也!可见我朝人觉得有肚子是有福的特征。

三、那些年我们爱过的宋朝面食

说到面食,我朝南北人的态度真是截然不同。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则相反。以至于当时的江南地区还有个用面食判断孝义的风俗:如果孝顺公婆,媳妇给他们吃米饭;反之媳妇给他们吃面条。由此可见当时南方人轻视面食。

其实南方人不喜面食是有历史渊源,各个朝代都有人觉得它有毒。前有唐朝医生写《食疗本草》抨击面食有毒,现有我朝文人著《泊宅编》指出面食的危害。但后来随着南宋建立,大量北方人南渡,北方爱吃面食的习惯渐渐渗入南方人的生活。他们也开始接受面食了。

我朝有种面食叫酸馅儿,就是厚皮馒头酸馅也。它两头尖中间鼓,是一种长包子。它做法可别普通包子简单多:将面团做成跟手掌差不多的面皮,将酸馅放在中间,用包饺子的方法将它捏紧,等它发酵后上笼蒸熟。

这种酸馅儿的馅料可荤可素,而我们大多用的是素菜。这种食物是我朝寺院的常餐,东坡居士就曾用有酸馅气评价有关和尚的诗歌。可知这种食物还是素馅为主。

我朝人出远门喜欢带一种叫环饼的干粮。这种在南北朝就出现的美食,在我朝的时候被加以改进。环饼有些地方是炸麻花,有些地方是油炸馓子。它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将面粉团拍成饼子,中间挖个孔,握成面环烤熟就行。正因为环饼中间是空,外出的人可以将它一个个串起来带走,方便他们出行。

我曾看过一种叫蝌蚪粉面食的制作过程。它的做法是象形食物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厨师将稀面糊倒在甑上,用手一压,面糊从甑的小孔里掉到煮沸的开水中。煮熟后就可拌上酱油吃。我们之所以说它蝌蚪粉,是因为面糊往下掉的时候受到阻力,面糊都带着一小尾巴,看起来像蝌蚪。

我朝有一种不是面食,却仍把它划为面食的食物,那就是麦饭。麦饭就是用被脱去硬壳的小麦蒸熟的一种食物。东坡居士就曾说自己吃斋食麦饭、笋脯,有余味。但其实他夸大麦饭的味道,麦饭淡而无味,绝谈不上有余味。他们吃麦饭无非就是为了饱肚子。

四、让我们疯狂的肉类食物

我的妻子非常喜欢水晶脍这种食物。但她一年中只有在腊月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因为这种食物保鲜期短,只有天冷时候才有商家卖。

水晶脍是一种晶莹剔透的菜肴。虽然它做法不复杂,但是要厨师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做成。

现在我就来演示一下它的做法吧:我从集市买来块猪皮,将它浸在热水中。我把它捞上来刮光猪毛,切掉肥膘,将它放在笼中蒸熟。一时辰后我便可将盘里的杂质过滤,慢火煮剩下的肉汤。然后再将肉汤新的杂质过滤。最后的肉汤会变得澄澈。经过半天时间,它就会凝固成皮冻。那就是水晶脍的原料。

我将那些皮冻切成薄片,用食盐等调料进行调味,一款简单的水晶脍就大功告成了。

我朝因为政策和地形原因,羊肉是个稀罕货,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根本无福消受。高宗皇帝的时候,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相当于一个县尉两个月的工资。

我朝如此缺羊,因此将羊制作成美食的时候更加谨慎。我曾听闻过一种叫软羊的食物,同行说就是将整只羊放在锅里小火慢炖,然后再去蒸到稀烂。这种确保了做出来的羊没有腥味。黄庭坚就曾说以匕不以箸,可见做出来的软羊是多么软和黏。

《东京梦华录》一书还曾记载过厨师曾用羊下水(下水是内脏的意思)做菜肴。

下水是非常难处理的食材,很考验我们厨师的手艺。但尽管如此也没难各个我朝厨师。就拿高宗皇帝来说,他曾在去清河郡王府上品尝过五道下水菜,那五道菜他都赞不绝口。

其实我朝人最爱吃的肉应该是鱼肉,还是生的鱼肉。每年春天,大家都会带着厨具前往金明池。市民将鱼钓上来后便进行料理,然后坐在河边吃,这就是临水斫鲙。我朝不少文人都爱吃鱼生。

五、谁说我们没有冷饮

有一年夏天我陪朋友去冷饮店买冷饮。商家热情地向我们推荐好几款冷饮:冰雪,甘草汤,药木瓜,冰水荔枝膏。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多品种的冷饮,便让他解释一下品种。

店家解释道:药木瓜就是用蜂蜜和中药腌制木瓜,将它煮到发白再弄成泥状,然后掺冰水做成饮料;荔枝膏则是用乌梅制成的果酱融入冰水;水木瓜则是用果肉泡在冰水里。

我点了杯甘草汤慢悠悠地和朋友往回走。然而朋友拿着凉浆问我怎么做,有心要考我。

我虽然熟知熟食做法,但也并不意味着我对其他事物一无所知。于是我便回答:用米饭便可制成。

凉浆是简单的平民饮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食材便宜,就是米饭。将饭熬黏加上半锅凉水,让它发酵后再进行过滤。剩余的米汁放在用冰桶凉了一下便可做成凉浆。这款饮品酸甜,是夏季值得解热的冷饮。

我朝还有熟水和渴水两大类冷饮。渴水的制作过程比熟水复杂,总的来说就是把干净的果肉几重熬制,最后形成果胶。果胶加冰水就是渴水。熟水则是将竹叶放入水中进行焖,熟水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料健康,口感淡雅。

我朝没有很多值得一提的饮料与美食,可惜我只听过,还未能有机会亲自动手并尝试。

我的冰饮喝完了,而我也要回正店努力工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