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荣兄妹俩在学校一直被同学们称为学霸,甚至有同学家长对我说你家孩子基因好。其实两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并不特别突出,预初以后优势才逐渐地显现,最后也都考上了一流的大学。读书受教育其实是关乎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而升学只是人生特定阶段的目标。作为妈妈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是:孩子为什么要去读书?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受益终生?怎么在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我尝试通过一个妈妈的视角去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滴,去窥探一下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最适合孩子们。给孩子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育机会05)我也要一个徐良那样的百宝囊我小时候是听评书长大的,每天一集,等不急了,就干脆自己找了书来看。一开始我本来准备在每天饭点时间给兄妹俩听英语的,后来发现吸引力不够,想起自己小时候听评书的情形,心想小孩子的心性都是一样的,于是找来单田芳的评书给孩子们听。结果这一听一发不可收拾,从封神演义一直听到张作霖传,几年下来把单田芳讲的评书基本上都听了一遍。哥哥听了评书经常会找来原著对比一下。等再大一些,他们也能听岀评书里的错处。但兄妹俩总是相视一笑,完全不影响他俩对单田芳的喜爱。妹妹最佩服白眉大侠徐良,特别对我说:“妈妈,我也要一个徐良那样的百宝囊。”我于是找来漂亮的卡通布,跑到裁缝那给他俩一人做了一个布袋子。古文课当老师讲到竹林七贤里的醉仙刘伶时,兄妹俩特别兴奋,回家叽哩哇啦点评了一番,因为他们已经听了一遍刘伶传奇了。还有讲岀师表的时候他们也已经听完了三国演义,所以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很快就把文章背了出来。妹妹从小因为对牛奶过敏,肠胃一直不太好。有一年暑假妹妹因为贪吃冷饮,肚子大闹了一场,从此饮食不振。我想了很多的办法,效果都一般。后来我就想或许加强锻练就好了。当时我的一个朋友正在托我帮她找太极拳老师。有一天我们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年轻人把绳子绑在两棵树之间练习平衡,小朋友也跟着玩了一会儿,要离开的吋候我向他打听公园里的太极拳老师,结果他说你冋对人了。原来他也正在练太极拳,而且是真正的太极拳而不是公园里常见的那种跟着音乐练的太极操。兄妹俩就这样和这个年轻人成了师兄弟。师傅看到妹妹这么瘦小,就告诉我们说他小时候身体更差,肺结核咳得吐血。因为当时西药盘尼西林得用小黄鱼(金条)去换,家里负担不起,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一个挙师那儿练拳,病就慢慢好了。我后来才知道兄妹俩的师祖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兄妹俩从此以后每个周末上午都会到公园里跟着师傅练拳。师傅说他俩还小,怕太极拳太长小朋友不感兴趣,于是就先教他俩短套路的八卦游龙掌。兄妹俩练得非常开心。后来又听了评书水浒传,三侠五义小五义等他俩对练武的兴趣更大了。升到高中后哥哥的课业非常繁重,但他都没有中断到师傅那儿练拳。用哥哥的话说就是人不可能一直坐在那儿学习而保持高效率。暑假的时候哥哥参加夏令营时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表演了一套龙形剑。另外由于团队活动时,哥哥表现了良好的组织能力,有老师要给他写大学推荐信,同学们也找他合影,他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妹妹练拳后身体渐渐地好起来了,饮食也恢复了正常,个子长得很高,遇上流感什么的,她的抵抗力通常都是班里最好的几个同学之一。后来也有几个小朋友陆陆续过来学拳,但都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只有兄妹俩还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或许也是听评书带来的好处吧。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