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在主食方面,我觉得跟现在差不多吧,南方人主要吃大米,北方人主要吃面食。我们那会儿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大米,早晨泡饭,中午晚上为米饭。早上光吃泡饭肯定是吃不饱的,所以会去食堂再买些馒头,有时也会买肉包子,但次数不多,食堂也不是天天给做包子的。周末调剂一下,会有烧饼、油饼、油条、麻圆什么的。过年过节,或是平常家长们有时间,也是会自己和面擀饺子皮包顿饺子吃,记忆里多为白菜肉馅饺子。那时与米饭互为调剂的还有面条,米粉、汤圆什么的,其实在主食上面,与现在是差不多的,人的饮食习惯是不容易更改的。在八十年代最初期是有粮食不足的情况,我记得那会儿买米面什么的,得凭一个证去买,每月每家大人与孩子是有一定指标的。若指标不够的人家,是会有吃不饱饭的情况发生。八十年代的物质肯定是不丰富的,很多东西得凭票去买,有粮票有布票,就连好一点的冷饮,也是有专门的冷饮票。我们小时候是住在郊区,一个垦殖场的总场,农产品这块,只要是当地有种植的,就从来没缺过,像红薯、玉米、西瓜、梨瓜、甘蔗等等。而且,那时候这些东西不像我们现在算着斤数买,那时的数量是多得堆在那儿慢慢地吃,吃不完烂掉的就直接扔了。我们家有一块小菜地,还养了鸽子与鸡、鸭,再加上靠近鄱阳湖,鱼类资源丰富,即使不买猪肉,有那些荤食也是可以保证营养的。那时候买猪肉好像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而且也并不是你想买哪块,卖肉的就会给你哪块,估计还要凭关系购买,就看你认不认得卖肉的人了。所以,那时的猪肉总给我一个感觉,肉很柴,非常非常的柴,一块瘦肉要嚼好久,纤维真多。相反,我觉得现在的肉要嫩些,好吃多了。八十年代,我不知道别人吃什么,但在我记忆里,那时农产品量足,家里的粮食指标也够足,虽然食物的花样不多,甚至可以称得上单调,但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其实,七十年代的人比较穷,但到了八十年代,越往后人们的生活也慢慢地都好起来了。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想想自己小时候吃过的东西,还是从心里由衷地觉得,比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吃得要好,花样不多,胜在健康与纯天然。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烹饪方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