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难耐,冷饮横行古代的续命水有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酷暑当下,除了空调,“续命”就靠冷饮了。

在高温的洗礼下,来上一口清凉的冷饮,那种舒爽感,令人回味无穷。

前几天刷微博时,看到无比暖心的一幕。

40度的高温下,工人在24层外墙进行高空作业,一边忍受着炙热的阳光,一边要时刻保证安全,难度系数与危险程度直接翻倍。

一位善良的女孩看到这一幕心生怜意,隔空为工人送去一瓶冷饮。

起初,工人师傅推脱着,不好意思接受她的善意,被拒绝的女孩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很快她再次带着冷饮上楼,这一次,工人师傅泛起憨厚的笑意,接受了这份温暖。

女孩的行为,让不少网友感动不已,纷纷为她点赞。

她说:“他们真的很不容易,面对着如此高温和危险,他们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我觉得能给他们送上一点凉爽和关怀,是再小不过的事情。”

在这个连出门都需要勇气的天气里,依然有那么多工人坚守在岗位上辛勤劳作,维护着城市面貌。

一瓶冷饮虽小,却代表着一份认可、一份温暖。

炎炎夏日,没有谁能拒绝一瓶冷饮的善意。

如果说现代人的“续命水”是“快乐肥宅水”,那么古人夏季的“续命”饮品又是什么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医书上,关于解暑药茶方剂的记载就有百余方,各种饮品更是层出不穷,可千万不要小觑了祖先的智慧。

《周礼?天官》中记载了一种职业,称为“浆人”,负责掌管“六饮”,属于酒官的一种。

“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

“水”是薄荷水;“浆”是用水浸泡过的小米制作成的饮品;“醴”就是现在的甜米酒;“凉”是一种用干梅、桃子一类的干果与炒米制作而成的饮品;“医”是一种梅浆;“醴”指的是粮食酿制而成的酒。

这六种饮料,是古代最早的饮品,。

只不过受原料、技术的限制,这一时期的饮料并没有太多口味和功能之分,难以满足不同的味蕾需求。

并且它们基本在权贵阶层流传,很少走入民间,平民百姓难以一饱口福。

当古代“黑科技”冰鉴问世,古人便用这一器物来冰酒,清凉美酒是当时夏季必不可少的饮品。

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名为“蜜水”的饮品。

所谓蜜水,就是在井水中加入蜂蜜,加以搅拌,如同我们如今常喝的蜂蜜水。

不同的是,当时的井水有“井之所尚,寒泉冽清”之说。

井水清凉,非常适合夏天饮用,与蜂蜜相配,清爽甘甜又美味。

蜂蜜在当时产量不高,可谓稀有之物,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在炎炎夏日享用这等甜蜜之水。

汉代冷饮的种类不算丰富,清凉蜜水是夏季解暑的佳品,被称为“汉代雪碧”。

渐渐地,这种高级饮料开始流传至民间,到了汉末时期,蜜水已经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

相传,东汉末年的枭雄袁术甚爱蜜水。

《三国志》中记载:“时盛暑,(袁术)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赊而死。”

袁术出征之时正是酷暑之际,他想喝碗蜜水消暑解热,但军中早已弹尽粮绝,何来解暑之物?

情急之下,军中士兵只能端来一碗热水,袁术见状发出一声长叹,最后趴在床上吐血而亡。

于是,民间纷纷流传,袁术因为喝不到蜜水,被气得吐血而亡。

英雄末路,一口蜜水就要了性命。

明清之际,古人的夏季饮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都有养生功效。

就像明代风靡全国的酸梅汤,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夏日饮料。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

既介绍了酸梅汤的做法,也点出了它的功效和作用。

再比如清代伏天盛行的莲子汤,同样是养生消暑的佳品。

莲子属于一种较为名贵的中药,夏天饮用不仅可以起到清热避暑的作用,还能调理脾胃,滋养补虚。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特色饮料”,古人对于饮品既追求口感清爽,又注重养生功效。

一杯冷饮,蕴含着中国美食特色和中医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