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老年时报」
连日来的秋雨让气温骤降,不少人翻出了换季的厚衣物,但一年下来,有的衣服不再合身或有一些需要修补的地方,穿不了就扔了吗?以前满大街的裁缝铺还有吗?
有需求无市场
“孩子去年新买的外套,就是拉锁坏了,想修修再继续穿,满大街找不到改衣店。”天气转凉, 女士在为家人整理换季衣物时,发现了很多因为“小毛病”而不适合穿出去的衣服,“这件羽绒服买的时候挺贵,没穿几天挂了一下开始钻绒,补一下还能穿。”
记者走访中发现,像 女士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网购的衣服到手后发现腰围合适,就是裤腿长了,心爱的连衣裙因为松紧带过紧而无法再穿,因为工作需要加急改西装等等,扦裤边、钉纽扣、改拉锁之类的改衣活计看似事小,却让很多人挠头,“以前经常看见,现在似乎越来越少。”
“夹缝中生存”的裁缝铺
消费者口中的裁缝铺真消失了吗?记者发现,如今的繁华街头的确难觅专门的裁缝铺、改衣店,但一些居民区、小街巷里的杂货店却依然有这项业务,只是它们大多同时承接着复印、修鞋、冷饮批发等其他业务,改衣服只是其中很小一项,“专门做衣服的订单太少了,都是些‘边角料’活儿。”店家说。
想改衣服只能去小街巷里搜罗吗?其实,在一些大型商超的楼梯间通道、地下拐角处不乏看到现代营业模式的改衣连锁店,“我们就是地方小,不好找,但来过一次就知道了。”水游城地下拐角处的一家改衣店,一位阿姨正踩着包缝机扦裤边,一旁的价目表标示:扦裤边15元、破洞修补15元、西裤换拉链40元等,既有裁剪,也有洗烫、洗鞋等业务,她告诉记者,因为紧邻商场服饰区,不少顾客买完衣服就过来改,业务不少,“很多都是小改小缝的活儿,很少有过去那样现做一套衣服或者大改样式的。”
老手艺难觅继承人
如今,除了中老年人外,很少有年轻人会使用缝纫机,商场每周都会更新衣服款式,网上品种也琳琅满目,买衣服越来越方便,这也是造成裁缝铺日渐稀少的原因之一。
“过去漂亮衣服难买,我没事就研究流行什么款式、怎么做。”一位老裁缝说,现在挑剔的客人已经不觉得他的这些老手艺时髦了,“年轻一辈出生的年代和我们不一样,现在什么都能买到,对他们来说,学裁缝很枯燥,也不好就业,自然学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