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人最贵的冷饮,500块一斤,吃上一碗

夏天来了,冷饮安排上,现在基本都是冰淇淋,奶茶,雪糕之类。如果有人问我,关于夏天的记忆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是洋菜膏。那一杯滑嫩清凉的夏日饮品,总能牵扯出诸多与童年、与过去、与故乡关联的无限回忆。而现在的做的洋菜膏原材料涨得太快,一斤要块,而小时候这些东西都是随手都弄到的,今年问老邻居买一点回来,这袋就要元,只能做10次,贵的吃不起了,而街头小摊已经很难寻了,都是用白凉粉,石莲糊冒充,还有洋菜糕跟石莲糊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原材料就一样呢!洋菜膏,在我们家乡也叫岩毛冻。“岩毛”是洋菜、石花菜的别名,它是一种潮间带的藻类,生长在水下的礁石上,而且生长环境极为苛刻,一定要在受淡水影响很小的外海区。

在小时候的夏天,我们围着一口洋瓷面盆,看外婆变戏法似地从水纱布里挤出一种透明液体,那液体流入面盆,渐渐凝成了“冻”。外婆用铜勺把“冻”轻轻划开,一块块舀入小碗,然后再在小碗中加入薄荷、白糖和蜂蜜。于是,一碗晶莹剔透、薄荷味直沁脑门的洋菜膏诞生了。我用小勺轻轻送一口到嘴里,清凉、香甜、细滑,这种感觉从每一个味蕾渗入体内,通透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满身的暑意顿时消失不见。我那时问过外婆:这么好吃的洋菜膏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她对我说:是用海里的仙草做的。当然,仙草只是外婆哄哄我们小孩子的说法。

“岩毛”现在可是稀罕物,产量很少,近海可能已经绝迹,这种野生的、土法晒泡的“岩毛”,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了。过去,“岩毛”的采摘要讲究潮水涨落,只有在退潮时才能用铁勺在礁石上慢慢地刮下来。那时,某家如能攒到一斤、两斤晒干的“岩毛”,那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岩毛”的后期处理,也颇为繁琐,“岩毛”在采摘后,还要经过六晒六泡,才能形成那种淡淡的黄色。以前海边人在岩礁上“讨小海”时,采“岩毛”只是一种副业,“打触”才是他们的主业。海中的海菜、藻类相似形状的很多,在里面辨别“岩毛”极为不易,只有经验丰富的讨海人才能采到。

浸泡在清水里,反复揉捏,洋菜是海里的东西,偶尔会有小贝壳屑一样的杂物掺在其中。不过,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也是傻傻分不清

放入电饭煲里,加清水,和平时煮粥一样。至于比例,比较随性。熬的时长、水的配比,都是影响出汁的主要因素,如果水多了,可以多煮一下

煮好的样子,看起来也没感觉会凝固的样子是不是?!每次看到这样,都会略忐忑……

用一块大纱布反复折叠,作为过滤装置,洋菜就留在了纱布上。

对我来说啊,童年就是用把过滤后的汁分别装进各玻璃碗里,等待冷却、凝固。

1-2个小时过去了吧,眼看着凝固成半透明的固体,美丽极了!不过最好先别着急吃,盖上盖子、装上保鲜袋密封,放入冰箱里,会有更冰霜、更Q、更弹牙的口感!

从冰箱里取出,这时候洋菜冻得更结实了,挖几勺出来,准备搭配辅料食用。拿勺子把洋菜冻一一打成碎块,大一点、小一点,各随人意。加一勺蜂蜜、加一点薄荷汁、加点冰水,成就了台州银童年那最美好的夏日回忆。

那洋菜膏的味道就是我留在童年夏天里的原初记忆。而今天,随着食品手工作业时代的远去,工业制品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味蕾,很多以前的味道都找不回了,传统风味离我们越来越远。

大家喜欢以上美食吗?喜欢的话点赞、收藏、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