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你应该知道的传统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最早出现于《周礼》,唐初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朝。古人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夜仪式,设香案,摆祭品。切月饼时还要预先算好全家人数,不能切多切少,大小需一样……在过中秋这事上,古人可远比现代人更讲究,更有仪式感。所以当孩子问起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要赏月时,可以跟他们聊聊中国人的中秋传统。

1.吃月饼。关于月饼的文献最早见于唐代《洛中记闻》。到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制作方法也更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饼面上也开始设计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2.燃灯。中秋燃灯多集中在南方,湖广一带自古就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广东地区则将花灯挂于高处,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观潮。除中秋赏月,观潮也是古人的中秋盛事之一。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就有相当详尽的记述。

4.熬夜。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些古人会在中秋晚睡以此祈求长寿。

5.偷葱偷菜。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将遇到如意郎君。台湾地区“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的俗语就是指这个习俗。

6.吃鸭。云南仫佬族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7.吃田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吃,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仍有中秋炒田螺的习惯。

8.吃芋头。中秋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9.饮桂花酒。屈原《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到如今,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除了传统风俗,中秋还有一些趣味小知识。

1.中秋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年5月20日,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至少有10个昵称。中秋节之名来源于农历。农历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因为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

3.中秋起源和考试有关。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与科举考试有微妙关系。在古代,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4.吃月饼配热不配冷。月饼富含脂肪,吃时不宜配冷饮,否则容易引起腹泻。最好泡一杯热茶边吃边饮,一则可以止渴,二则可去除口中异味,又能助消化。

5.中秋节放假古已有之。中秋节放假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唐代就规定朝廷官员中秋放假三天,到南宋时改为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