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进入盛夏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夏至节气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这个季节中人体阳气在表,毛孔疏松,大量排汗。
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会耗损阳气,这就是夏季容易感到疲劳的原因。汗也是人体体液的一部分,大量出汗会耗损阴液,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等现象。
现代人在夏季习惯饮用冷饮、冰镇饮料等,虽然口感很爽,但并不健康。
中国古人发明了酸梅汤,常在夏季饮用,不但好喝,还蕴含着深刻的养生医理。
酸梅汤的制作
乌梅30g、山楂20g、甘草5g、陈皮3g、薄荷5g、桂花2g、清水ml、冰糖g。
先将乌梅、山楂、甘草、陈皮都冲洗干净,一起放到锅里,再加冰糖加水;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40分钟到1个小时,关火前5分钟,加人薄荷同煮;
关火后,用箅子过滤掉原料,放入干桂花,静置待凉。
酸梅汤放凉以后,甜度会增加,口感更好,但冰箱冰镇的酸梅汤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脾胃虚寒者更不宜。
在酸梅汤中加入薄荷就是为了增加酸梅汤的清凉口感,即使常温服用,也有丝丝凉意,这样服用更加健康。
酸梅汤的奥秘
乌梅、山楂味酸,有收敛止汗作用;甘草、冰糖味甘甜,甘甜味与酸味的组合,在中医里称为“酸甘化阴”,有生津养阴止渴的作用。以前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想想是不是也口舌生津啊!
山楂有开胃消食的作用,陈皮有燥湿行气的作用。正好可以调理夏天常见舌苔厚、没胃口的情况。不过陈皮性温燥,味略苦,不宜多放。
薄荷辛凉,有透热的功效,还可以增加清凉的口感,与其它药配合,相得益彰。薄荷一定要最后再放入,不可久煮。
酸梅汤虽然用材不多,但都是药食同源,口感上佳。同时,此方蕴含深刻的医理,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养生智慧。
酸梅汤制作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家庭制作,是夏季的养生佳饮。
本文内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李蔚江教授提供
撰稿:奉贤工会
编辑:吴妍
上观号作者: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