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有千万种可能,谁会想到一个小时候坐不起公车、每天跑步两公里上下学的小男孩儿,会在长大之后,变成我国第一位拥有法拉利跑车的大富豪。
他生而平凡却没有屈从命运
李晓华,一个生而平凡却谱写了神奇命运的人。他出生于年1月18日,家住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的钱粮胡同。虽然有着当代人望眼欲穿的“北京户口”,但是对于当时的李晓华而言,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我国大地到处都写着两个字:“贫穷”。
李晓华的父母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劳动工人,每天下班后都累得精疲力尽,但是生活却永远贫瘠而看不到任何希望。李晓华读书的时候,每天都大汗淋漓,跑步两公里去上下学。每次上体育课,李晓华看起来都比其他同学更强壮一些。
可是天知道,这不是因为李晓华在偷偷报健身班,而是因为他穷得坐不起公交车,只能每天强行给自己“加练”。
年,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正在火热进行,李晓华被分配到了东三省之一黑龙江的建设兵团,在一个名叫罗北小镇的小村庄里,度过了自己从16岁到24岁的青春年华。
在那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李晓华逝去了大把的青春,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认识了一群直爽而纯朴的朋友,收获了更加坚韧而不会轻易退缩的自己。年,政局发生微妙的变化,很多知青慢慢拥有了返回家乡的机会。李晓华的父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李晓华从知青点“救”了回来。
回来之后,李晓华听从国家号令,幸运地安排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就是锅炉工。这份听起来并不怎么样的工作,在当时,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也得不到的。等状况稳定后,李晓华又顺利调到了外经贸部食堂,成为了一名炊事员。
炊事员的工作每天伙食很好还可以跟同事一起乐乐呵呵,但唯一的缺憾就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每个月得到的工资并不多。可李晓华作为一个对人生充满期待的年轻小伙子,又怎么可能真的就安于现状。一番辗转反侧之后,李晓华决定,偷偷做一点小生意,起码可以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一些。
没过几天,正常上班的李晓华在下班后,倒腾起了当下十分新奇的电子表。因为电子表在当时社会中并不普遍,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来李晓华的小摊儿上看东西,可无奈这是一种违规交易,李晓华的货物被全部没收,而且还因为“思想不正”而丢掉了自己炊事员的工作。
摆路边摊起家
炊事员的工作说不上多么体面,但起码是一份铁饭碗。失去工作的他迎来了父母劈头盖脸的责骂,李晓华自己也非常难过,可生活已经变成这样,他只能继续向前。八十年代开始,很多较为开放的南方城市,都坐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逐渐找到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动向,各种大小企业都迅速繁荣起来。
李晓华明白,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前往南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他带着仅有的积蓄买了最普通的火车票,伴随着火车吭哧吭哧的声音慢慢行进到了广州。李晓华来到南方的第一站,选择了汇聚各地精英、暗藏无数经济潜能的广交会。
广交会上充斥着各种新奇而独特的新兴产品,为无数创业者提供着丰富的选择机会。其中有一款来自美国的冷饮机,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流出冰爽可口的饮料,这个小小的机器引起了李晓华的注意,却并不受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