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宫廷剧的也许都会发现,古人在夏天的时候也是长袍加身,
从上到下整整齐齐,酷暑天时,地位高的有冰块使用,
但是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人们的冰块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利用冰块保存食物。在《周礼》中记载,
当时王室成立专门的机构“冰政”来负责夏季冰块,工作人员称为“凌人”。
在宋朝也有专门从事卖冰的人,市场上出现了“冰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热销一时。
藏冰的方法和条件:
古代科技自然没有现代好,所以方法也简单直接,每年冬季,古人就开始凿冰,
然后放进准备好的冰窖中,密封窖口,待夏季使用。由于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二的冰会融化,
所以储藏量是需求量的三倍。自然而然的,冰窖容量也非常大,所以一般小老百姓是用不起的。
目前古代冰窖遗址是:
紫禁城内,有5口窖,可藏冰块(体积相当于一栋25层的住宅楼);
景山西门有6口窖,可藏冰块(体积相当于一栋50层的住宅楼);
德胜门外3口窖,可藏冰块(体积相当于一栋25层的住宅楼)。
娘娘们的冰块就是这里来的~
利用冰块:
古人藏冰主要目的就是在夏天制作冷饮冷食。
古代的酒都是酒精度很低的原浆酒,夏天温度较高时,会继续发酵进而变酸,
所以王公大臣在夏天设宴都要饮冰酒。夏朝历书《夏小正》说,每到三伏天的
时候,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珍贵的礼物,赏赐给士大夫。唐代,长安的市场上
已有了专门从事冰买卖的商人;杨国忠得势的时候,夏天在家里设宴,曾用大
块的冰雕成山,围于宴席四周,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空调。南宋时期,夏
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梅花酒”等饮料。元代忽必烈的宫殿里还出现了类似
冰激凌的冻奶酪,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对制冰和造冰窖的方法有详
细记述,并有:“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