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孔高敏
今年入夏,刷爆了朋友圈的,不是喜茶新出的季节限定芝芝粉荔,不是星巴克的猫爪杯,而是一只双黄蛋雪糕。
怎么拍怎么好看。无论是空白背景,还是街道背景,抑或蓝天背景,只要拿只双黄蛋雪糕随手一拍,都是阳光四溢热爱生活的模样。
雪糕届已很久没出过这等级别的网红了。
据报道,奥雪透露双黄蛋雪糕上市半年以来已在一二线城市销售多万只,这还不加数不清的山寨版,全家合作的宏宝莱出品的改编版的销售量。
不是“爱他就带他去吃哈根达斯”这种广告砸出来的奢侈走红,也不是“东北大板”、“梦龙”、“八喜”的怀旧风走红,双黄蛋雪糕的走红是微博、抖音和小红书带起来的,和撒下天价广告费拼电视广告、拼线下出街、拼流量代言人的走红,也有着很大区别。
可以判断,双黄蛋雪糕的广告营销费用其实付出相当有限,然而走红却相当“刮大风”,比今天节节攀升的高温还迅速成为HOT流量明星。
所以,就凭那么简单的一颗双黄蛋,凭啥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
美食大IP的创新绑定
咸蛋黄成为美食届大IP已经很久了。
小学课本上的汪曾祺老先生就以这样的笔触描述咸蛋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相信这段话在不少曾经的初中生、现在的年轻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吱——红油冒出来”的带响声慢镜头能在脑海中梦里边回旋三千遍。
除了汪曾祺老先生真正的“教科书级别”带货,咸蛋黄其实成为大IP由来已久。
毕竟,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中孕育出的黄金配角,“蟹黄”的完美平价替代——“咸蛋黄”同学早就完美hold住了中国人的胃。
从最东边传统江浙菜蟹黄豆腐使用咸蛋黄,再到最南边的港式“流沙包”,从口味完美契合的咸蛋黄焗南瓜、咸蛋黄锅巴,再到传说中最能体现小龙虾鲜香的咸蛋黄口味,还有必胜客新出的咸蛋黄口味披萨,咸蛋黄早就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横贯中西。
就连小时候最火的奥特曼,都有个名字叫做——咸蛋超人。
周星驰电影里用咸蛋模仿奥特曼
这么一个美食届大IP,却直到年,才在冷饮市场上正式与雪糕碰撞成功。
奥雪透露,双黄蛋雪糕自年8月开始研发,年12月正式推出,年1月份在全国大范围上市。
美食届的大IP与冰激凌碰撞其实也不是新鲜事了,从大热的“榴莲”系列,再到猎奇的“香菜”冰激凌,每年夏天基本都会来一波新的小网红。
只不过,今年来的这位网红,流量实在足,咖位确实大。
双黄蛋雪糕的刷屏,证明了老IP不同领域来翻出新花样儿,也是种难能可贵的创新。
特别是美食届的食材性IP,在流量的浪潮中从不褪色,换个还没扎堆结合的领域,也许就能出新惊喜。
毕竟,“民以食为天”,源于史记,由来已久。
不论如何,我们都要致敬或者佩服第一位设计出双黄蛋雪糕的国产厂家。
甜咸口味的结合需要勇气,简洁明了的双黄蛋设计非但不土,还完美地阐释“大俗即大雅”的风格,击中一片夏日萌萌少女心。
好吃才是硬道理
“白白的奶油边味道像小时候吃的东北大板或者小布丁,咸蛋黄部分真没想到吃起来像真的咸蛋黄!”
“我很喜欢关于咸蛋黄的一切食物,所以咸蛋黄雪糕真的很符合我的口味!”
“我不喜欢咸蛋黄,但双黄蛋雪糕倒还不错,甜咸味道有点像芝士。”
“还是有点咸蛋黄的腥味,比较腻,跟风买的觉得不太喜欢。”
这是36氪江苏所接触到的消费者对于双蛋黄雪糕的口味评价,喜欢咸蛋黄味道的肯定会喜欢,不喜欢咸蛋黄味道的有些顾客不容易接受。
不过,当一款雪糕火到这个地步,且消费者的好评居多时,那么它的口味自然是很能打。
对于食物而言,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