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淇淋的中国进化史,宋朝的冰淇淋比现在的

对于坐拥了夏日神器——空调的现代人而言,夏天也仅有亿点点热。那对于科技尚未进步的古人,他们怎么消暑?如果是吃冰淇淋,那他们有冰箱吗?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已经有类似冰箱的物品出现了,其功能是在冬季对食物进行降温冷却保存,在夏季再取出享用。在《诗经·七月》中记载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在十二月时将河里的冰凿成小块,一月的时候把冰块放进冰窟里面,而文中的“凌阴”就是指保存冰块的冰窖。

三国时期,除了小容量的凌阴,古人还发明了方便储存大容量冰块的设备——冰井。储存的过程就是打一口旱井,并把冰块放进去,密封到夏季再取出使用。在冰井上方修建的高台建筑名为“冰井台”,而由于地面下方冰井会散发出寒气,导致冰井台上的房屋夏季期间会相对凉爽,所以这些特别的房屋又被称为“冰室”。

在唐朝,藏冰的目的演变成了夏季食用,而夏冰一般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食物。夏季赠送冰块也成为了皇帝对臣子独特的褒奖,甚至可以是大臣之间拉拢关系的手段。

到了宋代,冰块的保鲜技术越发先进,冰块已成为寻常百姓人家的夏季食品,进而延伸出了更多的花样冰点。这个时候的冷饮冰点不仅便宜,而且花样繁多。据文献记载就已有数十种冰点,如“香薷饮、紫苏饮、雪泡豆儿水、冰雪荔枝膏”等。

到了明清时期,夏日吃冰点更为普遍,冰点成为了主人家夏日宴请的备课神器。以至于北京城内一时沿街买卖冰制甜品者处处可见,且价格便宜。据严辰的《忆京都词》所描写的“冰果登筵凉沁齿,三钱买得水晶山”,可见当时古人对冰淇淋的热爱与价格之廉。

综上所述,其实在消暑方面,古人可能比现代人更会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