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面白象中国青年报

白痴风是怎么得的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122925.html

重庆白象居外观视觉中国供图

重庆白象居内拍照的游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晞/摄

重庆白象居内公共走廊视觉中国供图

这是一头“巨兽”,明明老了,却又时髦。

自年建成交付,住宅楼“白象居”已栖身重庆江畔28年,容纳约户人家的生活。

有人嫌弃它,24层高,没有电梯,设施破败,是市中心的“贫民窟”;有人追捧它,把它写进论文,拍进电影,用它作照片背景吸引社交平台的流量。

不久前,一位在白象居收发快递的小伙子因为“一天爬一座山”被媒体报道,人们也再次谈论起这座建筑。

它拥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躯体,是重庆城市景观的网红“顶流”,明星王俊凯曾坐在某个单元门口的藤椅上,为时尚杂志拍摄封面照。此后赶来追星“打卡”的人磨破了这把藤椅的扶手。

上世纪80年代,要给“最贫穷、最有居住安全需要的人”造一栋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住宅,是白象居设计者之一、今年86岁的建筑师张从正最初的构想。

码头出生的金克华是第一批住户之一,直到现在,他还把当年搬进白象居,列在“一辈子运气最好的事”里。

如今,在“红”的表皮下面,仍然住在白象居的人,过着与都市繁华有距离感的生活。但他们对时尚似乎又并不陌生,夏日午后,公共走廊里纳凉的老人,会为前来拍照却迷失在大楼复杂结构里的年轻人指路:“你要找的拍摄角度在那里哈!”

根据社区民警提供的信息,这座奇幻建筑里,同时生活着上世纪20年代和本世纪20年代年出生的人。

花元,做1小时港风美女

牟远红自诩是个生意人。

她30岁,在白象居出生、长大,如今,正试图把这栋楼里的“旧钱”和“新钱”都挣了。

她原本开了一家麻将馆,40元一张桌子,老住户们能打一下午牌。后来,进入白象居“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牟远红就把麻将馆的一间包厢改成冷饮店的吧台,一天能卖出五六十杯柠檬水。

常有游客指着社交软件里时髦的照片问她,“这个角度的照片在哪拍”,她能指出对应的单元号和楼层。年轻人爱夜游,她就让冷饮店开到晚上9点。

白象居距离重庆的城市地标解放碑,只有1.2公里。这座抗战胜利纪功碑已经建成74年,被新中国迅速崛起的商业文明包围起来。

重庆是山城,地势起伏,从解放碑出发,顺着阶梯朝白象居行进,足下的台阶从宽敞洁净,慢慢变得又窄又陡。途经人均消费元的日式餐厅、劳力士手表专卖店、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后,卤味店、五金铺、平价超市逐渐多了起来。

一家卤味店的老板娘就住在白象居,每天下午她都到牟远红的麻将馆打牌。她卖的卤味价格亲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