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吃雪糕不是现代人的特权,古代也有降温

这个夏天全国多地气温直逼40度,明明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但是我们已经快坚持不住了。每当我们热到受不了时,都想要来根冰棍儿或者吃上一碗冰粉来解解暑。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代,老祖先们也有用来解暑降温的冷饮吗?

古代的冰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没有现代这样先进的制冰手段,他们用到的冰块从哪里来呢?古代冰块主要来自藏冰。每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古人会大量开凿冰块,并将它们储藏起来。

储藏冰块的冰窖通常建在阴凉的地下,放入冰块后再用稻谷芦苇等铺好,防止冰块融化。由于储藏冰块的成本较高,所以往往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享用。

为了储藏那些被搬运出冰窖的冰块,古人还专门为它打造了“冰箱”,它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冰鉴。古人把冰块放入其中可以降低冰块融化的速度,如果放入其他饮品,还能制成一道饮品。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呀!

后来不光是达官贵人享用冰块,也有商贩会自己私藏冰块并用于销售,不过由于冰块价格昂贵,平常百姓家庭也很难享用。

古人也有吃冰的习惯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用冰降温消暑的习惯了,《诗经》中就有对于储藏冰块的相关记载,十二月凿冰,储存在冰窖中,在夏天取出,供达官贵人们享用。

而到了繁荣的大唐时期,为了满足一些百姓的需求,冰块也渐渐进入市场。虽然冰块进入了市场,但其高昂的价格使很多平民百姓望而却步。晚唐时期,商人们为了销售冰块,在其中加入了糖水,至此冷饮初见雏形。

唐代的“酥山”以牛奶制成“酥”,类似于奶油状,加热后倾倒在容器中,堆出小山的形状,再放入冰窖冷藏后取出。这就是一道冰镇乳制食品,可以说是现代的冰淇淋的前身了。

宋代,冷饮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出现了“冰元子”、“冰镇酸梅汤”、“雪泡梅花酒”等各式冰饮,其中一种叫做“蜜沙冰”的食品大制做法就是将冰块打成沙状,加入糖水调味,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刨冰吗?可见这个时候,冷饮已经非常常见了。

自此以后,各类冰饮层出不穷,从此中华传统美食家族又添一个门类,更加壮大了起来。

我是小鹿,爱咖啡爱美食,更爱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