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已不陌生。回看牛奶作为仅次于水的发展历史,人类在饮用牛奶的冒险尝试中辗转了多年,至今才驾驭成熟。起初人类的基因并不适应牛奶物质,但为了寻找更多生养繁衍物质,中国北方、西北一带以及欧洲地区的人体内部逐渐进化,出现能够消化牛奶的乳糖酶,才得以适应牛奶,并成为草原地带的日常营养食物。
在中国,唐元时期,西域牧场开发普及,牛奶常流行在王公贵族的日常饮食中,诞生了许多现代意义上明星饮品——冰淇淋。
公元7世纪,夏日炎炎,矗立在长安城偏北方向的楼阁宴会上,四周琉璃瓦色掩映,身穿官帽衣衫的达官贵人正席地闲坐,赋弄风雅,众人左手向右,微拂长袖,执玉箸舀出一垒形似山峰的贵妃红放置口中,轻抿而咽神情透爽。
宴会上,形似山峰之物便是酥山——唐朝一款流行冰淇淋,堪称冰淇淋鼻祖。唐人王泠然专作《苏合山赋》大篇幅赞扬:“虽珍膳芳鲜,而苏山奇绝”,“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冱而体成。足同夫霜结露凝,不异乎水积冰生。盘根趾于一器,拟崖萼于四明”。
“以夹榆木碗为杷子—作杷子法,如酒杷形用来抨酥。制作伊始,颁冰者分冰以授,女匠人于冰樽中制冰抨酥,制乳成酪,酪成酥,直到酥成醍醐。酥底洁白无暇再滴花果等物,有黛青,贵妃红,姜黄等各色可选,将之盛放在冰面上即成山峦型”,这是《齐民要术》中记载酥山的一种抨酥法。
诚然,以上种种可以遥知,苏合山的受追捧热度有多炙手可热。到了元朝,苏合山继续发展。元人贡师泰《寄颜经略羊酥》,有诗云:“三山五月尚清寒,新滴羊酥冻玉柈。何物风流何可称,兔毫花沦小龙团”。其中“新滴羊酥冻玉柈”与唐人的苏合山“素手淋沥而象起”操作手法的相似度达99%。
世事变迁演化,苏合山的演化未停止,通过马可波罗一行人的传播颂扬,被带到欧洲地中海沿岸落地生花。时至现代,牛奶饮用的普及化,苏合山制作重被提及,成为复刻国货基因的首选明星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