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应该传授一些正确的交际技巧,引导孩子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www.znlvye.com/

文/老李

也许家伟妈妈也是一位会说“谁对听谁的”的家长,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判断方式,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一件事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看法,而站在自己的立场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

家伟的实践活动

家伟今天放学时候好开心呀,四年级要开展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了,这次实践活动是以“我们的聚会”为主题的,这个聚会分为三个选题,参加不同类型的聚会可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题目分别是邀请同学来作客、礼貌客人敲开门、快乐的暑假交流会。老师一讲家伟就想好了,明天一定报名参加第一个聚会!学会当一个称职的小主人,亲自招待客人多好。

可以跟同学介绍我的房间,一起玩电子游戏,还可以给女生多准备一些糖果和那种自己喜欢吃的小点心,最好能磨妈妈给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买一个草莓冰激凌,一边吃着冰激凌,一边和同学们在一起玩,那得有多开心多自由啊!家伟特别希望做个合格的小主人,产生这个愿望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家伟从来没有邀请同学来过自己家,虽然家里的房子又大又宽敞,家伟每天都忙得写不完功课,因为他每天都要先拉两个小时的小提琴,然后才能写作业。

妈妈说,不然的话,写作业就没有压力,因为作业是一定要交的,但是琴也是必须得拉的。这样无论多晚也得把作业完成吧?有了这样的压力,家伟哪还有时间和同学玩呢?家伟兴冲冲地回了家,一进门就大声喊:”妈妈,我们要搞一个重大的活动啦。”说着家伟就从书包里掏出了聚会报名表:“妈妈,你看我们要搞的聚会活动!我想邀请黄腾义、李千珈、张玉成、孟宜瑾、卢令婕都到咱家来作客,您说好不好啊?”妈妈笑盈盈的终于听完了儿子说的事情。“您说好不好?我想让您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一个冰激凌,还有上次的那种小点心,还有大樱桃。”家伟的小嘴叭叭地说着。但是妈妈笑而不答。“您说嘛。”

妈妈,仍旧笑吟吟的:“可是,儿子,妈妈不同意邀请同学来作客。”“为什么呀?”家伟不明白。第大戏理向“你看,现在是什么天气呀?”妈妈问。“夏天呀。”“就是呀,夏天,天气这么热,小同学来了咱家又玩又闹,出一身汗回头再吃冷饮,到家闹病,咱们家怎么和人家家长交待呢?”“那,我们就不吃冰激凌了呗。”家伟不情愿地说。“那也不成。你看张玉成、黄腾义,在你们班都是什么孩子呀?学习不好,纪律也不好。妈妈可不希望你和他们混在一起。”家伟下了下决心:“妈妈,我不邀请他俩了,行吧?”

“那也不成。妈妈不同意你邀请同学到家里来,把家里闹乱倒是其次的,把你的心都搞乱了,以后更没有心思练琴、读书了。有事没事就来找你玩,我们又得考级,又得读英语,他们今天一个明天一个的,我们还怎么学习呢?”“我,我以后不让他们来。”家伟没底气地说。“你说,傻儿子。这是由你的事儿吗?要是同学来了,咱们能不给人家开门,能不让人家进来吗?”家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妈妈。

妈妈接着说:“儿子,妈妈不但反对你邀请同学来作客,也反对你去同学家。”家伟更纳闷了“为什么呀?”“你看这大夏天的,人家同学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同学去了多不方便,给人家添麻烦。等你们走了人家妈妈还得收拾,这么累的工作,太给人家添麻烦了。”家伟一直没有搞懂到底会给向学家里添什么麻烦,但是家伟没能坚持让同学们来家里作客,在那张报名表上家伟选了最后一项:快乐的暑假交流会。但愿,这个活动家伟能参加得开心吧。

对孩子说的话

我想参与团体活动融入家庭教学,让孩子学会邀请的方法及应对的礼仪,一定是学校举行这种活动的初衷。没能够邀请同学到家里来作客,家伟一定是很失望的。学会如何当一个热情的小主人或是受欢迎的小客人,可以让孩子们透过角色扮演和实践,学习作主人、当客人应有的礼貌及注意的事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家伟的妈妈为什么不同意呢?

如果再认为有些事情孩子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更得认为遇事要自己严格把关了。家伟妈妈怕给人家添麻烦的思想,也不过是自己的一种固有的观念而已。在这件事上虽然看似妈妈胜利了,其实家伟听了妈妈的话,心里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妈妈坚持了自己是对的,那家伟就是错了。如果参与了这次聚会,也许家伟会觉得很开心,能感受到当一个好主人真不容易,能学到要和同学一起分享快乐。留下美好回忆,希望还能再邀请同学到家里来作客。可见,家长有的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家长须知

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其实孩子们本来就很孤独。如果我们挑剔孩子的朋友,又对孩子的交往有很多的限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但又缺乏相应的交往技巧。他们有很多烦恼:有的为同桌关系不好而无心学习,有的因上课举手不被老师点而讨厌老师,还有的因父母无暇陪自己而觉得缺少关爱,这样孩子很易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学习。平时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传授一些正确的交际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和接受他人。不应该去干涉孩子的交友,没有一个家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当你替孩子筛选朋友,限制交往的时候,也是在替孩子引发烦恼,选择孤独。

结语:

总之,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有些家长抱怨说,简直把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用遍了,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你的许多办法是不适合孩子的“胃口”的,当你触摸到他们的兴奋点时,他对你的办法也没有兴趣吗?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