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照片:街头小贩做生意,露天经营设备简陋,自行车最重要
旧照片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透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了解它的人文历史,以及它过去的流逝岁月
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在那个时代,那个城市,老百姓的饮食问题,总是一件大事。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切都变得很方便,如果不想在家做饭,可以外出吃饭,或者点外卖,因为饭店菜馆遍地都是,就看自己怎么选择了。那麽,80年代的购物餐饮还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很多时候,自行车可以变成一家快餐店,或者一家购物便利商店。与你一起分享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街头小贩,并了解他们如何经营生意。
相信这样的图画大家还是有印象的,特别是一些年长的人,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在中国的一些偏远乡镇,仍然仍然存在。在图中,我们能看见桌子上有几个路人在吃凉皮。全部设备看起来都很简单,一桌几个小凳子,却丝毫不影响客人的胃口。八十年代的时候,做点心也差不多。
图中,一位老大爷正在认真地挑选水果,当时由于没有电动车,所以生意上要么是自行车,要么是手推车。这个摊贩显然使用的是手推车,那时候电子秤也不普及,用的都是传统的秤,毕竟受时代的影响,还是不方便。
事实上卖红薯这个小生意,即使在今天,还是可以在不少城市看到,只不过烤红薯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同。而该摊主手中的这把秤,如今在市场上也越来越罕见,被更多的电子秤所取代。但三四十年过去了,人们对烤红薯的喜爱还是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照片拍摄于年的北京街道上,一位妇女做着冷饮,似乎有些困,正在打盹。在她眼前,有一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冰棍,为了使冰棍融化,她应该用被子等东西包起来,大箱子外面的两个打字很明显。假如改成今天,相信一定是一个大冰柜,而且也不可能把街上的叫卖声推到自己的店铺部门。
还有一位卖快餐的商人,他的车都是改装过的,把老式的板车改成了卖小吃的车,这样一辆车在改装前,一辆是农村拉东西的,现在还能看到这种车的,不过说,这种车要是人拉一天,还是很费力的。
照片中的客人正在用餐,路的边缘,两个行人正在带着孩子一起吃饭。手中本应购买的食品,如油条,正在为小孩倒饮料,当时的饮料一般叫做汽水,而且用餐环境十分简单,这样的路边摊现在在一些大城市很难看到。
照片中,卖麻花的女人也许是因为生意不好,所以脸上都有些不高兴,估计心情也很糟糕,她的摊位前没有一位顾客,货车里的麻花也是满满的,看样子并没有卖出去多少,所以导致自己不开心。
本该是一位买东西的顾客,见她把买好的东西放在自行车后面,直接运回家,那时候的自行车,比现在的汽车还要厉害,一般人家养不起,主要是买不起,但用途实在太大了。
照片上的人真是太厉害了,一辆自行车上挂了好多鸡,卖鸡的方法很简单,一辆自行车能去很多地方,在80年代,自行车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显得很重要。没了自行车,只能步行上街,无论出行或运送货物都十分不便。
这里有一张街头餐馆的照片,那时很少有固定的饭店,也没有门口的照片,你看这张照片,大树上挂着一个牌子:米饭炒菜水饺,很明显这是一家餐厅,不过门头没有,很简单,但也很实用,颇有些古代酒馆的招牌。现在的餐饮、门头几乎都是脸面,装修一家比一家好,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结尾
时过境迁,万事皆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昔日的一些景象,现在我们已看不见,但可以怀念,不必留恋,毕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些昔日的小摊小店,今天很可能已经成为大饭店,这些买卖人再也不用风吹日晒,那么辛劳,就可能开上了汽车,住上了好房子。80年代到今天,这40年,我们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图像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