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消息,在今日举办的“亿邦未来零售大会-新消费峰会”上,五岳资本N5Capital合伙人钱坤发表了题为《这是 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的演讲。他指出,多年以来,消费有两件事情亘古不变: ,产品价格要尽可能越来越便宜。第二,产品质量要尽可能越来越好。这是做消费品最核心的,要么改善供应链能力,价格同比更有优势,要么强调独特性,做到产品品质同比有竞争力,没有什么中间捷径可走。
据悉,亿邦未来零售大会新消费峰会,于年4月21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行,峰会以“长红”为主题,设置了年度思考、消费重塑、能力革新、年度报告、全新增量、长红之道、行业预判等七大板块,探索新消费品牌增长之路,解析“网红品牌”如何成长为“长红品牌”,为广大从事零售的电商企业提供更落地的参考方向和思路。
五岳资本N5Capital合伙人钱坤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钱坤演讲实录:
钱坤:大家好,我叫钱坤,是五岳资本N5Capital的合伙人,五岳资本N5capital是一家投资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聚焦在消费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细分领域,大多数公司我们都是在很早期的时候进入的,投资组合如闪送、小影、TalkingData、脉策、KK集团、HARMAY、住逻辑等80余家。我从年开始做投资,到现在已经13年了,在消费领域中,我年开始投,早年投资过淘品牌的女装公司,最近几年投了KK集团、HARMAY话梅、钟薛高等消费零售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认知和大家分享。
过去25年,消费零售发生了很大形式的变化。90年代开始,消费零售是大快消时代,或者是大单品时代,那时在中国的品牌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国际品牌进入到中国,当时做法也非常简单粗暴,目标在全国渗透率高达50%,所以央视推广广告、超市铺货、超市里货架上所占货架比例,就是这些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
后来我们出现一波中国品牌,尤其是以福建的服装品牌为主,运动品牌、男装品牌,年以后慢慢复制这个打法,这些公司也成功做到一定的规模,很多公司都上市了,这个年代一直持续到奥运会前后。
接着在年、年发生一个事儿,年的时候我们刚开始做投资,有一天淘宝单日广告收入超过万,那时候还没有天猫,突然一下子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慢慢崛起了,真正有影响力是 届“双11”、第二届“双11”,一直到现在,从无到有产生了中国消费者狂欢的节日。
随着电商平台的大爆发逐渐产生很多品牌,尤其在上一波消费高峰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淘品牌,拿到投资的大约有一两百家。当时其实很简单,只要会做产品,放到电商平台卖就可以产生销售额,这一波什么时候结束的?基本上到年、年。翻看白癜风,淘宝天猫平台在年、年、年、年每一年都是翻倍增长,这个增长速度在年、年进入到相对理性的速度,那时出现的很多公司现在都上市了。
第三波消费浪潮是年以后,主要根基就是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崛起导致了消费者注意力的转移,以前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央视卫视频道、综艺节目,转移到了新浪,后来是微博,到后来的是全新一代社交媒体,社交媒体让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距离变短了,每种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背后代表了同样一个类型的人群,也让品牌和消费者的沟通变的更加有效了。
根据过去消费发展的过程,也经历了三次投资热潮,中国开始有风险投资基金的时候是90年代末、年初,最早投资了一批互联网公司,什么时候开始投消费类公司? 波是年-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上一波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阿里巴巴成立于年左右。年的时候,互联网创业突然少了,年以后大概每年就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出现。但这对于风险投资人来说是非常不满足的,因为PC互联网时代的渗透率在那个年代到达一个顶峰,没有新用户了,没有新用户就没有用户红利,没有用户红利就没有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年以后发生了互联网投资荒,很多VC找不到可以快速成长的优质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中国零售行业发生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购物中心遍地成立了,最早年以前的时候大家买东西去街边店,或者去商业街,或者去百货公司,那时中国地产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在城市比较中心的地方建立一个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有很多品牌,每个品牌是交替的,有吃饭的、有卖衣服的、有喝冷饮的,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年以后迅速成长。以前开连锁店的需要等街边一个合适的店铺,但是购物中心出来以后新开一个购物中心就进去开一个店,购物中心在那个时候属于新兴事物,所以开连锁店的公司很容易实现快速扩张。而资本是最敏感的,资本为什么要投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投零售公司?就是因为他们要找到能够快速扩张的模式,这件事情一直持续到年、年。年、年出了一波电子商务的平台,像京东、聚美等等,当年任何细分的,卖鞋的、卖内衣的、卖车的电商公司都获得了很多的投资。但是那一拨的公司存活到现在的公司数量非常少,这里面证实了一点:垂直电商公司和综合性电商平台是很难竞争的,因为效率没有综合性电商平台高,所以用钱的效率、获客成本在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效率不高,所以大多数电商公司要么倒闭了、要么被合并掉了。
后来淘宝平台起来了,每年用户数成倍增长,从中国一线城市一直到四线城市,这时只要是产品不错,放在淘宝上,就会有很高的销售额增长,尤其是天猫成立以后,后来有了聚划算等等一系列,这一波的趋势大概维持了三四年,所以导致了很多那个时候成立的品牌公司实现了快速成长,很多公司销售额超过10亿。但是到10亿以后大多数公司不增长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当所有人都看到这个平台有赚钱效应的时候有更多的玩家冲进来,大家有可能进行同质化竞争,入口那么窄,内容那么多,新用户的增长慢于供应商,就是品牌商的增长,就会导致所有品牌商的收入被稀释掉,获客成本极高,那一波成立了几百家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 真正走向资本市场的只有寥寥几家。
第三波资本热潮从年左右时间开始的,这一波资本热场的核心动力就是社交媒体,这期间有几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让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传统的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每一个网红、KOL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当作一个输出获取粉丝,最早不知道怎么变现,后来很多品牌上知道怎么变现,给他们一些产品开始从低到高变现。比如,以前一个网红,从开始做品牌公司的文章到半年后做品牌公司文章,价格激增十倍左右。原因是供给有限的,但是找网红的公司非常多,但供需出现平衡,这个渠道的红利就消失了,使很多品牌缩短了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距离,每一波消费浪潮都跟消费者注意力的转移和销售渠道的转移有着直接而且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这么多年发生的变化中,有两件事情不变: ,产品价格要尽可能越来越便宜。第二,产品品质要尽可能越来越好。这是做消费品最核心的,要么改善供应链能力,价格同比更有优势,要么强调独特性,做到产品品质同比有竞争力,没有什么中间捷径可走。我们创业者刚开始的时候做产品考虑不了那么多,肯定走的是中间路线,就是我说的产品性价比还不错,但是事实上消费者很自然的寻找那个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比如说某一个品牌的服装,可能一件衣服都是五六千、上万,但是如果有人出一个很接近的款式,我们叫做抄袭也好,叫什么也好,出现一个类似的,面料质地差不多,不仅仅是穷人,包括有钱人都会追求便宜的东西,这是和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是没有强关联关系的,所以在中国最有效的竞争方式,甚至在全世界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就是打价格战,打价格战就是把你的竞争对手做出具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太简单粗暴了,每个人都会,我们发现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现在来说已经有竞争力了,就是因为中国的价格战太激烈了,因此供应商、生产商不得不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磨炼的千锤百炼。所以,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供应链和产品非常完善的阶段。高品质的产品也是一样的,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苹果?确实产品不错,华为作为手机的后进入者,也是因为产品优势导致了很多用户追捧它,使它成为中国手机 。所以,要做一个长久的生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