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如何消暑唐朝已懂夏季制冰技术,冰淇淋

空调、冰棍、冰可乐、冰镇西瓜……炎炎夏日里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舒适的景象了。

不过千万不要认为冰棍是现代人的特权,劳动人民的智慧可是无穷的,在那个没电的年代,古人也是有办法在夏天用上冰的哦!

凌人采冰,王室夏日专供

周朝时,就设立有专门的采冰机构——冰政,负责采冰事宜的人叫做“凌人”。他们会在冬季从湖中采冰,然后储存在名为“凌阴”的冰窖里,到夏季就可以使用了。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有限,冰窖的保温效果并不好,常常到夏季时,冰窖里的冰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所以,尽管夏季也能用上冰,但物以稀为贵,这时候的冰还不是寻常百姓能享受得起的。

从宫廷到民间,逐渐成熟的制冰业

到了唐代,我国的藏冰业就逐渐从宫廷转移到了市场,开始有非常多靠近湖边的民众做起了藏冰的生意。

商家先在冬天采集和储存足够的冰块,然后在夏季以预定的形式出售冰块。

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冰窖一旦打开保温效果就会大大减弱,冰很快就会消融。所以为了避免浪费,通常会让百姓先按照需要预定,等预定量够一冰窖的量时才会统一打开冰窖售卖。

唐朝末年,有人发现硝石除了可以炼火药,溶于水的时候还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使水降温结冰,从此人们就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最早的冷藏箱——冰鉴

此时,也就应运而生了一种比较原始的冷藏箱——“冰鉴”。

其实早在周朝就有一种类似冰箱的器物,叫做“铜鉴缶”,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放冰或者热水,内层放酒,这样就可以随时吃上或冷或热的酒了。

但是这种铜鉴缶非常沉,我国曾出土的“曾侯乙铜鉴缶”就重达公斤,不便携带。

而宋时的“冰鉴”就方便很多了,由木头制作,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放冰,上层就可以放一些消暑的饮品,虽然比不上“铜鉴缶”美观,但实用性更强,冷藏效果非常好。

消暑佳品吃不停

随着冰块使用越来越方便,人们对于冰的利用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放在室内降温以外,冰也被用在了各式各样的夏日消暑饮食上。

比如,唐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冰棍”。

唐朝商人利用冰块加盐可以吸收热量的原理,先在冰桶里撒上盐,然后将盛有糖水的铁盒放在里面,再插入木棍,等糖水结冰就成了“甜冰棍”。

等到宋朝,就有专门卖冷饮的商铺了,还有“冰糖雪冰元子”“冰雪甘草汤”“雪泡梅花酒”等美食。

到元代,人们尝试将酒、水之外的东西做成冰饮,比如将牛奶做成“奶冰”。后来又向奶冰中加入果汁、果脯之类的东西,制成名为“冰酪”的甜品。传说,这冰酪被马克·波罗习得带走,传去了意大利,也就成了如今冰淇淋的源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