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安全考虑
如今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
都已取消单双杠、铅球、跳马等“危险项目”
只保留最简单的跑、跳等“安全活动”
对“70后”“80后”而言
吊在学校的单杠上“放飞自我”
体验一把“海盗船”的刺激
或许是许多人童年的快乐回忆
这种“勇敢者的游戏”
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有机会体验了
体育课与学生安全
我们是否只能二者择其一?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成民铎认为:
学生安全不应成为
某些学校体育课“简配”的理由
相比于这种“懒政”性质的做法
学校更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培训和宣传
同时从体育课的设备、流程、规章
等方面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让孩子能够科学、安全地享受运动
年6月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
明确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体育活动
同时从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
与处置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要求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越来越多学校
开始重视建立体育课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上海市从年起
创办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
破解家长怕受伤、学校怕担责的校园体育难题
如今这一做法正在全国越来越多地方流行起来
不过,教育专家表示
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校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体育课专业性不足、规范化不够等问题
可能形成安全隐患
如何科学地上好体育课
让学生放飞运动天性的同时保障他们的安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建议:
中小学校平时要定期
对体育场馆器械进行检查、维护、更新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各地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让他们给学生传授
更科学的运动技能
制定更合理的训练方法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病
专家指出
学生和家长
不能
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就“风声鹤唳”
而是要积极地提高体育安全意识
学习运动防护知识
在运动中主动保护好自己
“学生上的第一节体育课
应该是安全教育
一定要让他们
从一开始就树立起安全意识。”
太原市实验中学体育老师闫永帅说
他会把体育课安全常识
用顺口溜的方式教给学生:
“体育运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运动服装要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运动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
剧烈运动要适量,危险动作杜绝掉
运动之后穿好衣,小心感冒侵袭你
浑身炎热不冷饮,跌打扭伤冷处理”
记者:刘扬涛
统筹:彭东、吴俊宽
协调:赵建通
部分内容综合网络素材
编辑:赵建通、郑道锦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