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吹着空调,吃着冰棍真是一大享受,那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的吗?古代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不过古代人也吃冰棍的!你知道他们的冰棍是怎样制造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冷饮都是什么样子吧。
春秋时期的冰镇米酒
古代出现的最早的冷饮其实叫做冰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了。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储存冰,他们会在冬天将冰块存在专门存放冰块的地窖中,等到第二年的夏天来使用。贵族们在夏天的宴会上都会饮用冰镇米酒,平民百姓在当时可是享受不了这种美味的。
唐朝时期的冰棍
到了唐朝,人们在研究火药的同时发现硝石遇水可以吸热,可以使水的温度降到冰点,所以人们依靠这种特性学会了人工制冰的方法。因此,人们获取冰不用仅仅靠在冬天的储存了,这也使更多的人可以享用到冰了。以至于当时的市面上就出现了专门卖冰的商人。他们把糖加入冰中,再插上竹签,就这样,最原始的冰棍就形成了。
那时的冰棍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苏和山”。王泠然的《苏合山赋》写的就是当时冰棍的做法:仕女在奶酪里加蜂蜜调味,再将其制做成成酥,酥的口感黏稠绵软,相当于现在的奶油了。之后再将酥滴在盘子上,等有了像山一样的造型后将其冷冻,端出来后就像一座雪山了。这也是“苏合山”名字的由来。
宋朝的冷饮
宋代的时候,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了。商人们会在冰里加入水果或者果汁,还有在酒中加冰,其名为“冰酒”,最出名的就是北宋汴京的“冰糖冰雪冰元子”。这种甜品主要就是把黄豆去皮后炒熟,加糖搅拌之后,再加少许的水团成一团,最后放入冰水中。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冰粥啊。
南宋时期的冷饮产品更是多不胜数,“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在当时极受欢迎,买的人络绎不绝。
元朝的冰淇淋
元朝的时候,冷饮又有了不同的变化。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喜欢喝牛奶。但是牛奶不易保存,他们就在牛奶里加冰,竟然发现加冰后的牛奶口感甚好。后来他们又在里边加入蜜饯、果酱、香料等,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冰淇淋了!后来马可波罗在中国学会了这种技术,并带回了西方,所以西方才有了冰淇淋。在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中记载: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
明清时期的“什锦冰盘”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品已经随处可见了。在清代的《忆京都词》中记载:冰果登筵凉沁齿,三钱买得水晶山。当时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品尝到冰镇饮品了。清朝的冰品大多会与水果结合,当时会把多种水果经过复杂的程序之后冰镇,再切成薄片,制成“什锦冰盘”。
老北京“四大冰食”
老北京的街巷中也曾有冷饮的身影。《燕京岁时记》就记载了当时的“四大冰食”:“一是酸梅汤,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锦盘,均以冰镇之”。不仅如此,当时的冰镇酸梅汤也是深受民众喜爱。
其实,古代人度过夏天不仅仅会有冷饮相伴,他们还有装满冰块的房间,称为“含凉殿”或者“清凉殿”用来避暑,不过这是皇室或者贵族才有的,平民是享受不到的。平民会制作竹床、石枕,他们的夏季的衣服会特别的薄,一般的百姓会穿夏布,是麻料制作的,散热较好。贵族会穿丝绸制作的衣服。不过,相比之下,夏季空调下的我们可是比古代的人们幸福太多了。
参考资料:
《唐代夏天就有冰棒吃了!开眼界!》
《酷暑难耐,古代人没有冰箱怎么吃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