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东南亚最像中国的城市,百年前有人乘船

那是东南亚最像中国的城市,百年来有许多人乘船南下,定居在当地。

在那里旅游,可以用中文交谈,因为大多数熟悉的面孔也都是黄皮肤。

6月的晚风,吹来夏季气息。

夏天,聒噪而热烈,小时候盼之念之,后来生了厌,却偏偏阴差阳错,多过了比常人更多几个夏季。

东南亚国家,大多没有四季。从寒冷的冬季一脚迈出,就又来到夏天。

鸡蛋花盛开的夏天。

我在高中历史课本上看到那个地方,马六甲,从此这三个字在我脑海中有了印象,载着鲜花的马车很好看,比电视中的更精美,我想象那个遥远的国家,此刻正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在去马来之前,我认识两个马来人,他们的祖辈是国内的,一户在广东,一户在福建,早几百年下南洋去了马来,从此在当地定居,子子辈辈,便成了马来西亚人。

马六甲是个很热的地方,记不清第一天到达是什么感受,我对城市的记忆,只有我熟悉的区域,和我认为遥远的区域。马六甲于我,有老城和新城之别。

老城就是矮小建筑的所在,而新城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百货商店和超市。我隐约记得从老城去超市要路过当地的车站,于是每次去超市的感觉也有些微妙。

老城的另一个方向,是海边。如果你有闲情雅致随着小河一路往一处走,也许能走到海边,但夜色中的远方太遥远,我被空气中叻沙和沙爹香气吸引。马六甲的小商店沿着路边摆,像是时光倒退回几十年的广东老城。

那时正好是国内的春节,有当地商会组织了表演,一大帮华人搬着长凳坐在广场上,听台上人讲未来事。

我凑个热闹,也坐了过去。马六甲的广场露天,跟我小时候去过的农村大集很像,我听了一会儿就觉无聊,去旁边一家冷饮店买了一个大球的雪糕。

那是家网红店——或许可以这么形容吧,在“网红”二字还不算太过普及的时候,到到网上评分靠前的小店,都能成为旅游者热衷的打卡地点,而我只是跟风。价钱不贵又贪吃,照样点了一份。

华人面孔让人感到亲切,老板问我从哪里来,祖上的故事他都听过,那个国家却没回过。两个相同血脉的人,你一句我一句东拉西扯,雪糕被夜晚的空气化开,滴答一下落到我手背。

马六甲古城附近有一个清真寺,冠名“海上清真寺”,因为那座清真寺好像是悬空于海上的,非常壮观。其实不过是视觉的误差,但凭借肉眼看去,也是堪称奇迹一桩。但它离古城有些距离,很多人包车去看。

我在古城找了家租车店,车子没骑出古城,嘎达一声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大中午的又折返回去。店主趴下修车的时候,汗水已经一滴一滴。

我在旁边默默地等着,心思意念全在一会儿的到达。

马六甲城外有个工地,走到尽头过去问路,发现是同胞,很开心地打招呼,对方说旅游的好啊。我羡慕他长久在这里体验,他认为我旅游足够自在。说起家乡却又满是眷恋,谁也没有提起快过年了。新年快乐四个字有时候太无必要。

我把车子推到海边,海浪扑过来,风呼啦啦的打碎了夏季的热。但是因为到的晚,所以回去也较早,黑夜容易让人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一人旅行时几乎不赶夜路。

而傍晚的古城实在聒噪,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鸟叫好烦的城市。叽叽喳喳轰鸣间,有熟悉的华语传来,欢声笑语郎朗,我沿着河边走自己的路。

多年以后的一个傍晚,被一阵风吹拂经年往事,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的图片,那时候我就在想,将来我要去这里。

也许我怀念的不是哪一个城市,而是曾经的我自己。天大地大,路在脚下,一个背包就可说走就走,远方的尽头还有远方,地球是圆的,人心是难填的。

#旅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