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哥猴嫂三十年经历买了网点房,涌进来一群

上一章说因为开商店猴哥长期熬夜患上了不睡觉的毛病,我也怕老这样猴哥把身体熬坏了,所以商量要把商店兑出去。

有兑商店这个想法时候,还不光是猴哥睡不着觉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干了两年的冷饮摊加上两年多的商店手里有了十多万块钱,如果商店再转让个十五万,加一起就有二十多万,有房子,没贷款,我俩觉得这钱够花了,再加上猴哥不睡觉,就决定把商店转让出去。

当时以为猴哥老家的亲戚们都在城里有工作有生意生活得都挺好,谁不会来大连这做这种辛苦熬夜的小买卖的。

猴哥的二哥有个战友在在开发区别处做生意,听说商店要转让后想接手,就来找猴哥,猴哥也打算转给他。

二哥的这个战友给老家打电话找二哥借钱,二哥听说商店要往外出兑,赶紧告诉了家里人,说这肥水咋能留到外人田。

然后猴哥的大姐夫就给猴哥打电话,说他们要干这个商店。

猴哥一听说大姐家要干当然同意了,既然家里人要干肯定先可家里人干。

给家里人就不能按照给外人的价格转让了。

没成想猴哥的三姐知道后,赶紧先跑来了,说她要留下这个商店。

三姐之前带着二哥来呆过二三个月,她的儿子也早就来了,猴哥在酒店给找的工作,所以三姐对这个商店啥情况是知根知底。

都是姐姐,我俩也没想那么多,以为转给那个都行呗。

就把商店以八万块钱本金的价格转给了三姐。

后来因为这个事,猴哥的大姐夫对猴哥我俩很不满意。

也确实是我们做得不对,先答应他们的。但是猴哥的三姐单身多年对患脑血栓的二哥照顾的好,还有我结婚后在农村的那五年里,每次三姐从双鸭山回来,都帮我和猴哥的三嫂我们妯娌俩看孩子,还带回农村缺少的日用品。

最主要的是农村小媳妇的困难三姐能理解,知道我们的不容易,还能帮忙看一会孩子,鼓励让我们出去放松一下,这恩情我一直记挂。

所以也是因为这,三姐一来猴哥我俩很快就把商店交给了她。

虽然是转给了她,但是猴哥依然在商店里看店进货忙前忙后。除了晚上回家睡觉,白天还是整天的在店里。

我回家后赶紧去中医那里开了汤药,每天熬好给猴哥喝,加上晚上能睡好觉了,效果还挺好,一段时间以后,大概吃了十几副汤药,猴哥不睡觉的毛病就好了,算是把身体调整了过来。

之前忘了说,猴哥我俩把商店里的一块地方还出租给了一个修表的小刘,后期还有个打首饰的阿财。

阿财是江西人,跟着一帮老乡出来的,开发区很多商场市场里的打首饰的都是他老乡。

阿财说话口音重,猴哥听不懂不常聊天,小刘是大连北三市的,大多时候是小刘和猴哥聊天说话,阿财在一边龇牙听着。

小刘年轻,长的精神,头脑也特别聪明,修表生意很好,每天都有附近工厂的小姑娘小小子来修表,大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每天傍晚下班时是最忙的。

小刘在金州杨屯租房住,来回骑着自行车走。

有时候来的路上看见摆象棋摊的,他就去下棋。

很多朋友可能知道,就是有些所谓的江湖中人,摆着一盘快要下完的棋,看着是只差几步就稳赢的,等过路人误以为肯定能赢的情况下,就下了赌注。

结果摆棋摊的几下子就把这盘残棋赢了,路人输了。

小刘是每次看见有人摆残棋的,就在一边看一会,琢磨差不多了,就上前不急不慌地把摆棋阵的人反赢了,有时候赢十块钱,多的一次赢了五十块。后来摆棋阵的人一看见小刘去了,都不让他玩了。

小刘可聪明了,手里还有钱,猴哥我俩动员他买房子,别老租房住了,小刘说房子肯定得掉价,等掉价了再买,等了好几年房子也没掉价。

后来猴哥一看见小刘就说还不买房子,小刘说再等等掉价了再买。

猴哥当时真的快活,店里有小刘和阿财,一排门面房还有修电动工具的小朋,还有一个送货的山东人王健,没事就在一起打扑克玩,谁输了就请客去五彩城小土豆吃饭。

在商店没打算往外转之前有一阵子,猴哥看见有人出国去日本干劳务,慌神了也要去。

我听说有偷渡出国的在海里出事了,结局挺惨的。

我不让猴哥去,我说一家人在一起有个商店干着不是挺好的嘛,猴哥又倔又犟,想干啥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同意,他也不听想方设法就是想去。

后院酒店有个姓朱的小伙子,晚上下班常到店里喝啤酒和猴哥聊天说话,他说有办法能办出国。

一来二去的,猴哥就信了小朱的话,交给了小朱二千块钱,要去日本打工。

我说你出国打工,我和孩子咋办?

他瞪眼说我:孩子你在家看着呗,有吃有喝的。

我说啥猴哥都是不听的,人家管不听话的孩子叫拧子,猴哥就是拧夫。

几个月过去了,出国的事遥遥无期,一问小朱办不出去了,说过几天把钱还给猴哥。

再后来小朱在酒店辞职,人不见了。

过了有一年多吧,有一次我去马桥子市场买东西,在街上走路迎面遇见小朱,我突然看见他,没反应过来,他倒是反应快,擦身而过脚步没停跟我打了招呼说我过几天去店里看大哥。

等我缓过神来他人已经走远了。

我回去跟猴哥说我看见小朱了,没等我说钱的事他就走了。

猴哥对小朱欠钱不还倒是一点不生气,他说是自己想出国,给小朱钱的,人家也没上你兜里掏,挨骗也活该。

他对小朱的印象一直挺好,觉得小朱肯定是没钱,有钱肯定能还的。

猴哥是顺毛驴,说话温言软语的他吃亏了上当了也不恼怒,若是顶撞对他颐指气使的人就反感甚至不惜吵嘴打架。

二十多年过去了,小朱也没来还钱,这事提起来猴哥对小朱也没怨言。

猴哥我俩在马达开商店的那几年,见过很多触目惊心的事。

当年开发区发生过一起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员和同伙,把在岗西市场开饭店的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和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给残忍杀害的恶性案件。

那个保险业务员的女友就在马达厂子上班,那人还来店里动员过我买保险。而且被他们杀害的那家开饭店的男孩,和我儿子在幼儿园还是一个班里的小朋友。

案件破获后犯罪嫌疑人临判死刑前,他女友来店里给我看她男朋友写给她的信,哭得稀里哗啦的。

猴哥等那女孩走后训斥我别再搭理她,说她男朋友把人一家三口都给杀了,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还哭呢。

那个年代真是混沌时期,工业区青年人多,很多年轻人从老家农村走出来,被城市光怪陆离的生活迷失了双眼,光是马达厂里就听说好几个男青年因为在游戏厅赌博,被工厂开除而毁了前途的。

还有一次,商店里从后门进来好几个人是刑警,眼神机敏,都穿着便衣,说是执行任务。

他们几个人分散,有站在门外的,还有在店里像是顾客买东西,后门外还有人把守。

几个小时过去了,到了下午两点多钟,听见门外的人招呼,屋里的和后门外的便衣都冲了出去。

我给顾客拿完东西出门看时,对面马达厂子门口,几个便衣警察已经把两个年轻男子按倒在地反手戴上手铐,扔进了一个轿车的后座下。

速度太快了,几乎就是瞬间的功夫。

后来对面的厂门卫过来说,被抓的两个男子是杀人犯。

其中一个男子的亲爹后妈被他们两个人杀了。

这些都是猴哥我俩在开商店时候遇到的一些事,已经过去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心里不适,说不上来是啥感觉。

自从不干商店后,我在家算是闲了下来,每天做饭收拾屋子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

白天没事时就放DVD,开头的曲子是步步高,三个男歌手唱的。

猴哥几乎天天都去商店帮三姐进货卖货的,到晚上小半夜才回家来。

我们住的小区这段时间有了一些变化,在封神榜旁边的几栋楼被改造成了一所大学,叫辽宁工业大学,还是大连工业大学我记不清了。

总之大学开学后,我们住的小区开始热闹起来,楼下原来空置的门面都被做买卖的买下或租下来,有开饭店的,有开超市杂货的,还有理发和旅馆的,尤其是超市里的生意好的很,就像我们当初在马达厂时那般兴旺景象。

几个月前在小区里走还看不到几个人影,现在因为一所大学的入住马上就喧嚣起来。

我午后没事,就好到下面的一块空地上坐在墙根的水泥台上和几个骑自行车卖水果的小贩聊天,知道了水果批发和贩卖的一些事。

从不干商店以来,手里的钱减少得很快,还没有买什么大件的东西,就是一家人的吃喝用度零碎的花销,这几年一直是开商店做小买卖,花钱就从店里拿,没觉的咋样,现在没有小生意了,买东西就从家底往外掏,我也没有记账的习惯,不知不觉的,隔段时间一看,咋花了这么多钱?挺吃惊的。

坐吃山空日子飞快,有几天我都想也骑自行车上早市批发水果回来卖。

我一说猴哥不同意,我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是大学生到超市里的买货火爆场面记在了脑子里,没想到记到脑子里的这画面,后来还真的用上了。

这年的冬天到了,猴哥我俩没有啥干的,还是每天往外花钱却没有进钱的,心里不免有些心慌。

好像是十一月份,我大姐家的外甥女两口子在开发区红梅小区的市场对面要盘下一个饭店干,交完定金又不想干了。

饭店面积挺大的,每年租金五万八。

猴哥我俩觉得这饭店位置挺好的,就想既然现在没有营生可干,不如来干这个饭店,就给已经回老家的二姐打电话让她和姐夫过来。

然后猴哥我俩和我二姐一家合伙把这个饭店就接手了下来,在红梅小区开了个小吃部,名字叫天歌小吃,还是叫女儿的名字。

开小吃部和干商店真不是一回事,开始想简单了,以为出力辛苦就可以干好,直到干上了才知道不是一回事。

第一就是人手不够,猴哥我俩加上我姐家四口人,还得请厨师和服务员。

管理也是蒙头转向的,从老家请来俩个年龄不大的男孩,菜做得挺好吃,都是东北菜,什么锅包肉,溜肉段地三鲜之类的。还有一个本地的厨师做大连菜的。

小吃部开起来人还真不少,来来往往的每天中午座位都是满满的,但是就是不挣钱,费用太大了,房租水电和人工加在一起就耗掉了收入。

最重要的是不会管理,每天提心吊胆,后厨的小厨师们因为干活多少还经常闹矛盾,这一点就让人头疼。

干了七个月,又到了要交房租的时候,大家商量还是转出去更好,真的是原来把开小饭店想得简单了。

饭店转出去后,正好持平,忙活了七个月没挣到钱,这回掂量了自己不是啥都能干好的。

不过也有收获,学会了做几道菜,虽然不专业,但是照葫芦画瓢知道饭店里的做法了,这也是经验,再者有了畏惧之心,应了那句话:隔行如隔山,生行轻易不入,熟行轻易不出。

此时觉得还是小卖店更适合我俩干,以后再找生意还是得干老本行。

在干饭店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是没挣到钱,但也涨了一些见识。

经常有来吃饭的或者是在门前人聊天中,听到一些话也有启发。

比如一条街几家店铺的老板说开发区东面的有个三十七号小区未来会有发展,政府的很多机构住宅将来会在那里,就是第二个红梅小区。

这话我听见了就有触动,回头跟猴哥说了,希望我们俩也能将来做买卖不用再租房子了。

猴哥也想拥有自己的一套门面房,那样省的做点买卖租房给人付租金,也不用担心房东变卦不租之类的。

就在饭店还在经营时,偶尔有空闲我俩就到三十七号小区溜达看地方。

还真有新发现。

三十七号小区那时候还没有成规模,只盖了不多的几栋住宅楼房,靠近北面的工业区那里圈出了一块地,正在打地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要在这里开分校。

看到这里要建大学,我就想起了家里学校附近住宅楼下生意火爆的小超市,中午和晚上超市里拥挤的学生买货的场面。

我和猴哥说咱俩在这找找看有没有卖门面房的,如果有,手里的钱够买的话,就买下一套来,哪怕很小也行,还开小超市小商店的,没啥风险,还有经验。

还别说,寻摸了几天,在离建大学的地方不远处,还真看到有一栋建好了的商品楼,一共六层,上面是住宅,下面一楼是商业网点。

按照门上留的售房电话打过去,一问这栋楼一共有八套网点,已经卖掉了六套,还有两套在售的。

我俩没敢耽搁,赶紧就到这栋楼的房地产开发商公司去了,在开发区西山的一处大楼里。

到了办公室,房地产的老板说两套网点靠边的那套不卖自己留着用,那套面积也大,将近两百平方,四十多万。

另一套九十平方,二十八万。

猴哥我俩一听合计了一下,那套大的四十多万即使卖我们也买不起,但心里是真相中那套了,做买卖房子把边靠一头,能占不少地利。

相中是相中了但是买不了,一个是手里这点钱不够,再一个人家不卖给我们。

我们俩回去后考虑了两天,又到想买房子那里转了转,正好看到一排房的一个业主,买的是相同的房型面积,花了不到二十万。

猴哥我俩听完心想这才几个月时间,我们要买的这套就要多花好几万,心里也心疼,但是没办法,既然相中了,如果嫌贵不买真让别人买走了,后悔都来不及。

那就买这个九十平的吧,贵就贵吧,谁让咱们自己没有关系呢,想买只能花大头钱了。

其实二十八万当时也没有那么多,手里不到二十万,还好,因为办不了产权证,先不用交全款,正好给了缓冲。

这也是房子没有全卖出去的原因,办不了产权证一般人不敢买,谁也不愿冒这个险。

猴哥我俩没啥文化,听开发商老板口头答应说以后肯定能办也不怀疑,就痛快地交了五万块钱的定金,把这套九十平方的网点买了下来。

这是一九九九年的春末夏初时候,离十月份交房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几个月里,猴哥我俩没事就去看房子的进度咋样了,每次去想方设法地进到里面看看,测量着计划着将来交房时怎么摆货架子,满心的憧憬和兴奋。

日子飞快,眨眼功夫就到了十月份交房了。

猴哥抓紧找来一个江西的姓何的小木匠紧锣密鼓的打货架子,出去到二手市场买来六节铝合金玻璃柜台。

几天功夫,一个商店的雏形有了,没敢上多少货,除了杂货铺里不能少的烟酒饮料,看见附近有几个工地在盖住宅楼有农民工,我还跑到马桥市场二楼小摆货摊位比零售价稍低拿几双板鞋解放鞋回来。

猴哥我俩这次加上原来在马达那也算是有两次商店开业和一次饭店经历了,但每次都没有搞仪式放鞭炮插彩旗摆花篮,就连名字也是我自己寻思就叫方圆商店吧,啥意思呢?古代的钱币是外圆内方的,做买卖吗就是想赚钱,猴哥找人做了一块牌匾,喷涂了方圆综合商店几个字,就算开业了吧。

忙着弄货架子,上货卖货,忙乱中也没想找大仙看日子算卦啥的,都是自然而然的,这边忙活张罗干活,那边有顾客进来就卖货。

等都弄得差不多时,想再搞个仪式好像又觉得多余了。

这回是自己买的房子,心里更是有一种欣慰感觉,再也不用担心涨房租和租不到房子了。

从交完房到商店进货忙活了十来天,每天卖个二百来块钱左右,猴哥我俩也没着急,因为这里还是一片空地,没有几栋楼房起来,学校那边也是工地刚启动。

在之前等待交房子的夏天里,有次猴哥大哥家的儿子从陕西来大连旅游,猴哥陪侄子和家里一帮人去金石滩玩完回来,带着大家到这三十七号小区房看新买的这个房子,猴哥的三姐连车都没下,鄙夷的说,这是啥地方连个人都没有。

那时的三十七号小区的确很荒凉,一大片草甸子,零星的几栋楼房,更别提人了,更是见不到几个。

猴哥我俩倒是挺有信心的,东北财经大学建成后,肯定会有很多学生,只能趁现在还能买这房子,到学校建成了,那时候人多都看好了这地方,咱这点钱根本也买不到了。

这也是封神榜家门前那个大学附近生意好超市给我们的启发,所以我俩很笃定这里将来生意一定会好,只是时间会长一些,要等东北财经大学建好后才能有客流量。

那就先这样吧,店每天开着能卖多少算多少吧。

这期间我二姐家的大外甥没有回老家和猴哥我俩一起看店。

但是连我们自己没想到,商店开门卖货没几天,生意就火爆了起来。

这还得从十月份大连天气说起,那时候正是秋冬交替时节,早晚冷,中午热,还时常刮大风,附近都是建筑工地,大风一刮漫天黄尘。

每天中午和晚上有一对来自本溪的老夫妻推着三轮车来路边卖盒饭,附近工地的干活的很多农民工就买完盒饭,蹲在墙根吃,阳光好时不刮风还行,一刮起大风来,灰尘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又是一天中午,看着工地的这些民工蹲在墙角就着大风吃饭,猴哥我俩心里不得劲,猴哥就在屋里门旁收拾出一块空地,出去招呼蹲在墙角的农民工进店里吃饭。

猴哥出去叫,他们都说自己身上衣服脏都不进来。

我俩一再的解释不是让他们买东西,是外面风太大了。

有几个进来吃了,还有一个民工胃疼,想要点热水吃药,我就烧壶热水放在门旁,谁需要自己倒。

到了晚上门外突然涌进一帮人,由中午进来吃饭的农民工带头,这个农民工手指着猴哥对身后的一帮人说,这个老板仗义,大风天让兄弟们进店里吃饭不嫌咱们衣服脏,往后买东西都上这来。

就这样,不光是附近的民工来买货,他们还告诉在保税区里的工地老乡,晚上收工后也来猴哥我俩的店里买货。

在这片还没几户人家住的小区,本以为商店要想兴旺怎么也得个一两年后,却没想到,这群农民工兄弟成全了猴哥我俩的小店。

从那天起,一到中午和晚上,店里挤满了附近工地的民工兄弟,猴哥和我还有我外甥我们三个人都忙的不可开交。

香烟,啤酒白酒,面包饮料,本子圆珠笔,胶鞋袜子手套帽子。。。。。。天气渐冷,民工缺啥告诉我就去进,秋衣秋裤,还有毛衣,我都是去马桥子市场买回来加个几块钱再卖给这些民工弟兄。

还有要买药的,什么常用的感冒药,创可贴,去痛片,藿香正气水,什么鸡眼膏贴了,我就去大药房买回来一盒加个一块五毛的,后来腾出一节柜台专门摆这些小药。

反正这些民工弟兄缺啥中午跟猴哥我俩说一声,下午就给进回来,晚上他们下工来就有了。

每天晚上忙完数钱,我俩都不相信这么快就能生意这么好,真的有种在梦中的感觉。

本来买下这个房子是奔着大学里的学生和以后小区成型后的居民,根本没想到这些民工的购买力是这么大。

猴哥我俩干啥了?就仅仅是在刮大风天招呼这些民工弟兄进屋里吃饭能暖和点,就让他们感动不已,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

二十年过去了,一想起那时开店初期这些农民工弟兄,我心里还是很温暖和感激,鼻子泛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