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蛋妈陪娃
小伙伴们,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年纪很大,还生了很重的病。
但为了养活子女,仍旧佝偻着身体、日复一日的劳作。
而她的儿女呢,每天跟她要钱,连她兜里仅剩的一点吃食都要抢光。
你是不是感到很气愤?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还继续忍受吗?
事实上,这个母亲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最近的诸多热搜:
#韩国首尔遭遇百年一遇暴雨#
#网红疑烹食濒危大鲨鱼#
#北极室外天气已可以穿短袖#
……
没错,今天我要说的这位妈妈,她有个熟悉的名字:地球。
已经逐渐衰老的她,在用一个又一个的异常表现“呼救”。
面对这些,我们却选择了避之不及,或视而不见……
写了这么久的妈妈成长营,为那么多妈妈发过声,我却好像忘记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
所以,今天我想请大家花几分钟时间,听听地球母亲的心声。
北极化了,天热了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今年夏天真的太热了。
究竟有多热呢?
南欧、北美多地爆发毁灭性野火事件;
英国气象局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
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报告了上万宗中暑、热射病死亡病例;
今年的热感体验可以列入一生中难忘的记忆。
热,怎么办?似乎只有忍。
每个人都在想着熬过去就好了。
或许我们还有空调和冷饮。
而对于地球这个庞大的身体来说,哪怕是平均升高0.5℃,对她来说也是种致命的煎熬。
现在地球已经平均升温1.5℃,假如升温2℃,北极格陵兰冰盖将消失,海平面将上升数米;
升温3℃,一些沿海城市将不复存在;
升温4℃,欧洲将永远干涸,亚洲很多地区将变成沙漠;
一旦升高5℃,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将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就像是我们都知道北极在融化,可它到底融化成什么样了呢?
说个数据,可能会颠覆大家的认知:
据测量,仅仅7月15日到7月17日这三天,北极格陵兰岛流失的冰量已经达到了约60亿吨。
也就是说,仅仅这3天北极融化的冰,就足以将我国宁夏同等大面积的土地,淹没在30厘米深的水中。
由此带来,动物迁徙和动物死亡情况也将越发严重。
有科学家预估,北极熊和企鹅若干年后或将永远失去家园。
觅食困难的它们将找不到能供短暂休息的浮冰。
或因为沿途没有浮冰而累倒在海里,而最终死于溺水。
这还不算,因为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流、气压的异常,将导致寒流、强降水、风暴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出现。
根据科学家预测,到本世纪末,极端天气发生的次数将扩大到现在的14倍。
也就是说,未来人类很有可能一年四季都在忙不迭地应对极端天气。
想想韩国暴雨,你还只觉得全球变暖就是热一点而已吗?
怎么办?
有人也许会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种树来延缓全球变暖进程呢?
遗憾的是,据研究如果我们想达到碳中和,我们需要无眠无休地种植一万多亿棵树才能实现。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煤、石油等燃料带来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所以,最后的解决办法似乎又落脚在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口号上。
那么我们只能期待国家层面的调整吗?不,每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
我们见过懵懂的小牛嚼着这些垃圾的图片……
数据统计,牧民家每年至少有3头牲畜会因误食垃圾而亡。
人们随手扔下的各种塑料袋、瓶子等垃圾刺眼地袒露在珠峰的冰川积雪中。
这些塑料能回收的太少,几百年又无法降解,怎么办呢?
聪明的人类说:那就往土里埋,往海里扔吧。
于是,人们就在埋着垃圾的土里种上粮食,在飘着垃圾的海里捕捞鱼类。
可想而知,残忍的后果随之而来:
鱼儿们有的吃塑料死掉,有的被螺旋桨割断身体,有的被渔网勒住活活饿死。
在一个标本馆里,记录了白海豚各种各样的死态。
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一条没有尾巴的白海豚尸体。
它的尾巴被捕鱼的船桨活活切割断了。
人们把它的尸体带回标本馆,打开腹腔才发现:
这个尸体里,还有一个完整的海豚婴儿的尸体。
它还保持着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就好像睡着了一样。
如果妈妈没有死,三四个月后,它就可以遨游大海了。
泰国,一条短肢领航鲸在吐出5个塑料袋后死亡。
当人们把它的尸体解剖后,才发现它的胃里竟然有80多个塑料袋,重达8公斤。
也许有人说,物竞天择,这没什么好同情的。
那么假如这天择,最后落到人类自己身上呢?
全球每年消耗5万亿个塑料袋,其中有万吨流向海洋。
因为不能被降解,所以产生了一种叫“微塑料”的东西,又通过我们日常喝的水,吃的饭,重新进入人体体内。
日积月累,人类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将受到极大的危害。
我们每年要消耗数以万计的塑料袋,而全球爆发疫情时,全球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下降了6%,实现了自纪录以来的最大减幅;
非洲大西洋海岸,海水清洁度评级从差跃升到优良;
印度恒河的氧气含量增加了80%,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记录。
住在印度贾朗达尔的人,第一次在自家楼顶看到了雾霾背后的喜马拉雅山。
所以,你还觉得每个人减少一点消耗也没什么用吗?
曾经的人类把大白海豚、鲸鱼、长江白鲟等生灵当做上天诸神的旨意。
但如今的我们把它们当做畜生。
神灵之地变成了人类的游乐园。
所以,即使节能减排、反对过度包装、节约用水用电,这些都是老是常谈,我们也要谈,而且要大谈特谈。
或许因为利益,改变太难。
但我想,多坐公共交通,少扔一次垃圾,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一小步加起来就是一大步。
人类要发展,但不能无节制。
人类要进步,但不能把别的生物逼得退无可退。
这些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知道,但知道和做到又隔着千山万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不经污染的美景不该成为下一代只能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浪漫啊!
希望大家多一分怜悯之心,别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太寒心,她真的已经[年老]……
参考文章:
①网易哒哒,《全球变暖有多危险,你一无所知》
②果壳,《假如人类不再使用塑料,世界会变好吗?》
③她刊,《她火了,也「脏」了》
④科学解码,《20张图看懂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图片来源于:plxabay
对啦~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