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说起成都无缝钢管厂,老成都人都晓得。
这个厂曾经是成都市最大的钢铁厂,曾经是全中国最大的无缝钢管厂,曾经是整个亚洲最大的无缝钢管厂。
这个厂跟当时的三线保密工厂一样,都是有三个名字的。
一个是中文的厂名叫做:成都无缝钢管厂;
还有一个是用号码代替的厂名,叫做65厂;
通讯地址都是用的信箱:成都市号信箱XX分箱XX号XXX收。
这个厂在成都市的东郊牛市口。
牛市口位于成都的东门外。
不晓得是牛市口因为有成都无缝钢管厂更有名气,还是因为,成都无缝钢管厂在牛市口才有名气的。
换句话说,不晓得牛市口和成都无缝钢管厂哪个更牛!
-牛市口原来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公路成都到重庆的成渝公路上一个最重要的起点站。三,四十年代年成都到重庆的汽车始发站就是在牛市口。
当时牛市口是与盐市口齐名的交通中心,经济中心。
成都始发的汽车从牛市口出发,直接开到沙河铺,然后龙泉驿,然后去重庆。(图片1就是还没有建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地图,牛市口到师范学院有公路还通公交车的)
从这点来说,牛市口牛。因为当时还没有成都无缝钢管厂!
五十年代,人民当家做主了,决定修建成都无缝钢管厂,居然可以把成渝公路拦腰宰断,在沙河铺的东面另外修一条路通往九眼桥,把成渝公路的起点改成九眼桥。
那条新修的公路因为通车的时候刚刚好是成都赛龙舟的时候,所以那条路就叫龙舟路。
这个时候,应该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牛!(图片2已经有了钢管厂,牛市口就没有通往师范学院的公路和公交车了)
我眼中的牛市口是70年代时候的牛市口。
一个大转盘,一个丁字路口往北是牛龙公路的起点,牛市口到龙潭寺的公路。往东是去钢管厂的厂区一号门的大路,牛龙公路的对面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牛市口分理处,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是要对普通老百姓办普通储蓄业务的。
中国当时有三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对城市居民办理城市里面的业务的就是后来的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是办理小镇上的和农民的业务的;
建设银行基本上不直接对老百姓,只办对公业务。
牛市口这个银行的房子是老房子,比较讲究,比较精致。银行旁边往东方向,有一个理发店,然后有干杂店,肉架子,馆子。理发店的街对面是糖果店,糖果店往东走几步有一个小巷子,好像是叫水巷子,巷子口子上就有一个水井,就在巷子的路中间,所以巷子里的石板路经常都是交湿的。再往东走,南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口子拐进去,有好几家工厂:成都电池厂,成都空压机厂,……
再往东走,靠南面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沙河铺,就是包到钢管厂边边上转到沙河铺的小路,沿途除了农田菜地,农舍。
还有成都罐头厂,造纸厂,还有农机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过了这条小路,才是钢管厂的厂区一号门。一号外面靠北边有一个楼房,好像是叫《行(读航的音)管》。我不晓得是为啥叫这个名字。
我这里要给大家摆一些大家不晓得的关于钢管厂的故事。
大家都晓得的是成都无缝钢管厂是在成都东门外的牛市口。
大家不晓得的是:年钢管厂刚刚开始筹建的时候,筹备处在哪个地方?
我要告诉你,钢管厂筹备处没有在牛市口!而是在成都市南门外的小天竺街号。
小天竺街号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大院子,大门在小天竺街的北边,刚好在小天竺与国学巷的丁字路口,文革前的大门在国学巷路口靠东边有两个门面的地方。是一个黑色的木头大门,大门两边是高高的围墙,东边的围墙接川医的家属宿舍琦园,西边的围墙接到茶铺。
大门进来就是美丽的紫藤架。紫藤架两边是绿地,有花有草。紫藤架下是三合土路。院子分为前院和后院。都是两层楼房。原来的大门进来的紫藤架一直搭到前院的正门。
要进前院,先要上几级石楼梯。这个院子设计得非常有特色,也非常合理,充分考虑到成都的地理和天气对房子的影响。成都比较潮湿,如果把房子直接修在地面,房间内容易受潮,就故意把一楼架空,留出通风排湿的位置。
所以进一楼的房间也要爬几级楼梯。这个院子,光凭修房子的砖瓦是青砖黑瓦,就晓得这个院子是解放前修的。
这个大院是一个美国人“满秀实”建的,年夏天建成。这个院子当时是建来干啥子的呢?是用来开办成都私立进益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所培训助产士的专科学校。满秀实还办了“医院”。
医院和学校对成都的产科医学发展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也挽救了无数的产妇和婴儿。
著名作家韩素音就是在这里才开始走上文学的道路的。
湖北省有位作家彭宗卫专门为了这个事情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成都万婴之母。(这么好的题材,成都的作家可能都不晓得,让这个湖北省的作家在一个偶然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地方,发现了这个偶然的事件,写成了作品)
年10月3号。满秀实因为反对学生在教室的墙上挂毛主席像,被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判处5天拘役。(从年10月4号到10月5号)。过后,在年底,满医生被驱逐出境。
当然,这个院子就回到了人民的手里。我们小时候就唱:”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后来,这个院子成了成都无缝钢管厂的筹备处,再后来,又成了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家属宿舍。
我母亲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第一批职工。我们家从年底一直到1年就是住在
小天竺街号的。
钢管厂从年就开始筹建,着手选址工作。
年的二月,中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参与建设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双方正式签定协议。
7月22日匈牙利七人代表团来中国商谈提供轧机设备问题。匈方设计轧机年产量为;大型管5万吨,中型管3.5万吨,顶管2.5万吨
8月30日四川省冶金局转发治金部党组关于钢管厂建设问题的决议,钢管厂的设计任务由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承担。
本月钢管厂选定成都市东郊五桂桥到牛市口那一大片地方为厂址。
年1月冶金部新厂筹建处正式成立钢管厂筹建小组,调方刚同志主持筹建小组工作。
3月11日国务院批准钢管厂设计任务书.确定按年产无缝钢管11万吨的规模进行设计建厂地址由冶金部和四川省委共同研究确定。
5月冶金部批准由匈牙利综合机械公司,冶金机械工业部和切佩尔钢铁厂编织的《无缝钢管厂设计方案》。
10月19日钢管厂动工兴建。
年
10月18日钢管厂大型轧管车间(即车间)破土动工。当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道比·伊斯特万到钢管厂了解匈牙利设备供应和专家工作情况。
1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由四川省、成都市领导陪同到钢管厂小轧车间和顶管车间视察。
年9月27日钢管厂车间试轧成功第一根无缝钢管。
年
3月25日冶金部副部长徐驰在成都主持审定、重新编制的《钢管厂扩大初步设计》会议,并确定钢管厂设计能力为年产钢26万吨钢管20万吨,基建投资4.38亿元,职工总人数1.38万人。
4月14日根据冶金部通知,钢管厂改为部属企业。
工厂于年10月兴建,年后陆续建成,后屡有改造扩建,至年末。
累计完成建设投资总额达9.49亿元。全厂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工业建筑面积50.96万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49.6万平方米。拥有平炉炼钢。电
炉炼钢、,毫米轧管.毫来顶管,毫米扩管、毫米无缝置、冷轧冷拔管、管加工等8个生产分厂及相应的设备制造,动力、运输和公用设施等项目,
厂内毫米大型轧管车向是全厂最大的工程项目,主体设备由如牙利进口,由冶全部重庆黑色治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建设,主厂房两跨、每跨24米。长米,另加副跨,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有原料、热轧及辅整3个工段,有供水,供电、热力,燃气、空压、高压水。通讯、铁路、道路等9大系统,计19个工程项目和36个单项工程,分部项目共达个。年11月建成投产,年12月31号轧出了我国第一根大口径无缝钢管。
1年末,我家从南门的小天竺街号搬到了东门外牛市口钢管厂第一福利区15栋。
这是一栋三层红砖红瓦的楼房,木头楼梯,木头地板。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2户人家,每层楼四户,每户自有厨房,厕所每层楼只有两个。15栋的位置很好,在第一福利区的中间。
前面是幼儿园;背后是洗澡堂和理发店,洗澡堂是大池加淋浴,进去的时候领一套锁和钥匙,在更衣间脱了衣服裤儿,放进小柜子锁好。再把钥匙套在手腕上,进大池里泡得浑身苏软,把夹夹泡出来,再去淋浴,边冲淋浴,边把“夹夹”(夹夹是成都土话,意思就是身上的污垢)搓下来,然后再用香皂搽遍全身,最后淋浴冲干净香皂泡泡,浑身舒坦的走到更衣间,穿好衣服裤儿,到门口交还锁和钥匙。
洗一盘只要五分钱,街上的公共浴室的大池好像要一角七分钱,还没有淋浴,还需要排很长的队,等上一个的小时才能洗得到澡。
洗澡堂后面是一片平房,有一医院的中医部,中药房。
过了那片平房才是14栋,我家住三楼因为与14栋中间是平房,所以视线比其他栋开阔的多。洗澡堂旁边有锅炉房,还有开水龙头。打开水是1分钱一个暖水瓶。
15栋东边是招待所,招待所前面是小车班和车库,车库里面有几辆厂领导坐的小车,还有一辆大客车,先前的大客车是从广州买回来的越秀牌,后来换成成都生产的峨眉牌。这个大客车一般的干部工人如果出差可以送到飞机场或者火车站。
招待所再过去是一食堂。西边有一棵好高好粗的皂角树,本来树旁边是一小块空地,后来用红砖红瓦修了一个平房,挂的牌子是(家属委员会五七商店),方便了我们买醋打酱油。
钢管厂当时的福利是比较好的,厂区内,每个车间里都有洗澡堂,有时候我为了省下五分钱,就要多走几步路与小伙伴们一起到车间去洗澡。
一到炎热的夏天,你想要喝一杯冰镇的桔子水,要到冷饮店花上一角五分钱,给你一个麦草管管,用麦草管管慢慢的吸。但是钢管厂有自己的冰糕房,冷饮车间,免费给职工提供冰糕和冰镇果汁饮料。你可以免费的尽情享受冰镇的的果子露。那个时候制冷是用氨,一进冷饮车间就可以闻到一股氨水的气味。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钢管厂是成都市最早使用天然气的,我们刚刚搬过去来不久,厂里就安排工人给每家每户安装天然气管道,又给每家每户免费发天然气灶,不过当时的天然气灶很简陋,就是用生铁铸造的简易炉盘,没有点火装置,需要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那个时候就连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家属宿舍都还没有安装天然气,也就是说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家属宿舍比四川省委的家属宿舍还早使用天然气。
当时全国遍布有线广播,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每个单位都有广播站,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一般的广播站都是用高音喇叭,就是一个像号筒一样的,声音蹩拉拉的,听起来不太舒服。钢管厂的是用音箱,低音重,比高音喇叭听起来柔和,不像那么蹩拉拉的。特别是放音乐,很好听的。早上上班时间就开始广播了“成都65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现在开始战斗”林彪爆炸以后,就不是“战斗”了。改成”开始播音”“了。早上伴随着工人们上班的脚步,播出进行曲。74年以后,一部名字叫《火红的年代》的歌颂钢铁工人的电影上映,上班曲就开始播放根据这个电影主题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的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还有《钢铁工人心向党》。我家窗下就是一条通往厂区二号门的主要道路,福利区在西边,厂区在东边所以每天早上,人们迎着初升的朝阳,伴着喇叭里放出来的上班曲的节奏,迈开雄健的步伐,浩浩荡荡的向钢管厂大门走去。这是何等壮丽的场景。
钢管厂有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全部学校,在75年还开办了大学(读出来可以拿到大专学历)。
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钢管厂还专门把我们这些下乡的知识青年组织起来,开办了高考复习辅导班,不收费,只是花了五毛钱,办了一个听课证。
厂里本来就有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直到职工大学的教学力量。还另外到成都市的知名中学请来了有丰富经验的高中老师来辅导我们备战高考。
教室就是利用子弟小学校的教室,时间安排在子弟小学校不上课的时候,星期天和平日的晚饭后。我们上完课以后,清洁都不用我们打扫,厂里本来有专门的清洁队,我们下了课以后,厂里专门给清洁队发加班费,请他们来打扫卫生。
不收费的高考辅导班,现在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现在哪有什么不收费的?但是我在高考前是确确实实享受过免费的高考辅导。
那个时候我们钢管厂的子弟最高的理想就是考上“北京钢铁学院”,这所大学就是中国冶金行业的最高学府,可惜的是,在8年的高考中,我的分数没有达到“北京钢铁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我考上了“西南农学院”。
钢管厂还有自己的消防队,有三辆红色的消防车。
医院,职工看病是免费的,病重了需要转医院“川医”治疗还是免费的。家属在18岁以前看病是半价。钢管厂的职工和家属不会因病致穷的。
我小时候曾经得过肺结核,就是享受了钢管厂子弟的半价优惠,我的病没有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
钢管厂是完全新建的,冶金工业部从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中抽调了很多人支援钢管厂,派了很多技术骨干到钢管厂。东北的鞍山钢铁公司,西北的酒泉钢铁公司,安徽的马鞍山钢铁公司,上海的钢铁厂,重庆钢铁公司,广西的柳州钢铁公司,河北省唐山钢铁公司等等都有人调到钢管厂来,据说在76年成都闹地震的时候,还有唐山人跑回唐山去躲地震。
设备是匈亚利的,皮尔格轧机。译成中文就是进山朝拜的意思,是形容该机器的工作状态。是德国战败后赔给匈牙利的赔款,后来弄到钢管厂来,如获至宝。
来了一大批匈牙利的专家,其实也就是有经验的工人,吃住都在总府街省交际处,现在的假日酒店处。时值困难年辰,好酒好肉招待也是应该的。
钢管厂的工人来源首批是鞍钢重钢的技工,其次是一批18军团的转业军人,最大一批是四川省乐至、营山等地招的农哥农妹。
钢管厂平炉车间有两个大烟囱,是成都市最高的烟囱,有一段时间成了成都市的标志性建筑。
钢管厂还有自己的火车,厂区内有纵横交错的铁路。
钢管厂跟其他的中央大厂一样,自己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具备了。有人开玩笑的说,钢管厂除了没有火葬场和法院,什么都有。
钢管厂的鼎盛时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钢管供不应求,多少客户等着要买钢管。
职工福利待遇太好了,但是又考虑到各种原因,不敢发太多的现金。
只好由工厂出面购进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给厂内职工发放大量的“厂内货币”。其实就是变相增加职工福利。
大家都晓得刘晓庆曾经在成都无缝钢管厂工作过。
你晓不晓得著名电影演员岳红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子弟,她老爸叫岳霖山。她们家就住在钢管厂第一福利区15栋,和我家是邻居。每天早上,15栋楼下有一些人在晨练,有一个小姑娘练得最扎劲:又是施恰子(成都土话,就是劈叉),又是栽跟头儿(就是翻筋斗的意思),还要扯倒提(倒立)。我妈说“这个小女孩是岳霖山的女儿,72年才满10岁,就那么刻苦锻炼,将来会有大出息的”。我妈还说准了,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岳红。
另外据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网站介绍,高伟于年12月9日晋升为中将。高伟是钢管厂的子弟,以前住在第一福利区32栋。80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担任武警政治部主任。
不晓得咋个的,那么好的一个钢管厂。
居然会在年被攀枝花钢铁公司兼并了。
然后又迁出成都市区,搬到了成都市的郊区青白江区建了现代化的钢管厂。
随着钢管厂那两根成都市最高的烟囱的倒塌。
钢管厂的时代就结束了。
牛市口还在,现在看来还是牛市口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