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养生知识,夏至保持健康,夏至饮食原则有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斗是指中午;太阳的黄经是90°;这个节日是在公历的6月21-22日。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夏至饮食原则
1、清心去热,清热解毒。中医认为夏季为暑热,夏季属五脏六腑,适宜清补。而心性喜凉,宜吃酸食。比如可以经常吃一些小麦制品,可以多吃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宜多吃冷、酸的食物,尽量不吃辛辣、温热、干燥的东西。但要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量,以免损害人体正气,诱发疾病。
2、健脾养胃,益气养阴。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多。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和体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多以清淡、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汤、汤、汁等汤类为主。,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浓味、油炸的食物,每餐的摄入量不宜过大,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如果有的人出现瘰疬、暑热、湿热、中暑等症状,那就根据中医养生的观点,注意针对性,按证食用,或补脾益胃。肺气虚,或兼补气阴。
如何在夏至保持健康
医院肺科主任孙惠民介绍:根据中医理论,夏至是阳气旺盛的季节。体内的气血循环也相应地旺盛。保健应与时令相适应,市民应从饮食、生活起居、运动、情绪等方面进行保健。
合理作息
从夏至开始,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在日常作息方面,健康的人要适应阴阳性质的变化,晚睡早起,这样才能保持更多的日常活动,让阳气在体内。呼吸可以完全舒展。老人和体弱者要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从今天开始,你必须小睡一会儿。合理的午睡非常重要。既能避免烈日的灼烧,又能更好地缓解疲劳,下午工作或学习。
夏至养生,在中医理论中,午睡以阳养阴,子爵以阴养阳。只要能闭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滋阴效果。
洗个热水澡
泡热水澡也是夏至时节应该提倡的养生之道。可以洗去污垢和汗水,也有利于清洁和凉爽皮肤,从而达到防暑防病的效果;还可以起到锻炼的目的。
热水淋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加抵抗力。当然水温要根据每个人的承受能力灵活调整,适当即可。
让我们合理饮食
夏至是养心的节气。因为夏至炎热,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养心。苦味食物有助于增加能量,所以在夏至期间多吃苦味食物。俗话说“夏苦胜于滋补”,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菊苣、甘蓝等。
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则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另外,夏至的阴气会潜伏在五脏六腑,所以饮食不宜过冷,不宜多吃冷粥、果冻、冰淇淋、冷饮等,避免对内脏器官的损害。西瓜乌木绿豆汤虽能消暑,但也宜常温食用。冰镇食物也不宜吃太多,以免伤胃。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要清淡,多吃粗粮,为身体降温。痛病。
练习
夏天不宜做大量运动,也不宜在炎热的条件下运动。您可以选择在凉爽的时间进行,例如早上或晚上。可以选择公园、庭院、湖泊或河流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有条件的人也可以选择森林等地方。
选择比较轻松的运动,不要太费力,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都不错。运动范围不宜过大,出汗也不宜过多。出汗过多会导致头晕、胸闷、心慌、恶心甚至昏迷。
出汗后要及时补充身体的水分和盐分,可以适当喝淡盐水和绿豆汤。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淋浴,否则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避免在高温下外出
大家要注意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尽量不要在太阳很热的时候外出工作,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比如雨伞、防晒服、太阳帽、防晒霜等.;预防中暑最好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和平与心灵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炎热的夏天常常让人心烦意乱,烦躁更甚,会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造成许多不良的精神影响。
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心理上也要照顾好自己。聆听舒缓柔和的音乐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要善于调节,多静坐,去心杂念。
《冬病夏治》好时光
夏至是节气,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是夏季治疗冬病的好时节。“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冬病”人多为阳虚体质,其共同特点是:“寒证”和“虚证”。
“夏至”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们容易贪饮冷饮、消耗阳气的时期。加强外防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冬秋季阴寒较旺时因阳气不足而引起的某些疾病的复发。其机理是利用夏季高温,体内阳气较充沛,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冬季疾病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效果。症状。这是“夏季治疗”。
夏至的传统习俗
夏至,古称“夏至节”、“夏至节”。夏至是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地面,北半球白天最长。那么,文化遗产夏至时节有哪些古老的民俗呢?
1.祭祀神祖
夏至是小麦收割的季节。自古以来,就有夏至祭祀神祖,祈求一年平安的习俗。自周朝以来,每年夏至,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等形式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故《史记风禅书》记载:“夏至,祭地皆有乐舞。”
2.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包饺子,夏至吃面”的说法,民间谚语也说:“夏至吃面,一天短的。”因为夏至新麦已经收割,古人夏至吃面来尝新。夏至面的做法不是一般的热汤面,而是过水。在古代,凉水是从井中抽取的。手擀面煮熟后,直接舀入盛满凉井水的盆中。拉至冷却,取出放入碗中,然后倒在预先做好的调味料和配菜上。在炎热的夏天,古人吃凉水过水,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此外,古代民间使用细长的面条,比夏至还要长,就像人们过生日吃面条一样。为了获得好运。
3.夏至蛋糕
在古代,夏至时,农民们将面团擀成薄饼,烤熟后填入蔬菜、豆荚、豆腐和肉类。祭祖后食用,或分给亲友。它们被称为“夏至煎饼”。夏至这一天,古代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还互赠麦粽。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被称为人,测胖瘦,求吉祥,所以古代夏至呼人的习俗表达了古人祈福的强烈愿望。美丽。
5.改善牛的食物
夏至,古代还有改良牛粮的习俗。古人在夏至时会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很强壮,可以不流汗地工作。
6.吃补品的习俗
农历夏至后三庚进入福田。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减肥,称为“干夏”。古时候,人们开始请假过暑假,注意饮食补充,古政府也停止了工作。
7.吃馄饨
夏至,古时候有早上吃麦粥,中午吃馄饨的习俗。有句话说:“夏至冬至团馄饨,四时安康,人团聚。”古人吃完馄饨后,就开始给孩子称体重,希望孩子健康强壮。
8.夏季单品
夏至,古代妇女有互赠折扇、肥粉等东西的习俗。《酉阳杂李易》载:“夏至,有入扇粉囊之言。”风扇用于产生风。涂上散粉和油脂,可以驱散体热产生的浊气,防止痱子。这些都是古代夏季常用的,古代妇女互相赠送,以消暑。